戏还没演明白,就转型去当导演、编剧,这几位演员赔了夫人又折兵

内地明星 1 0

一、从李晨与冯小刚的争锋说起——"谁都能当导演吗?"

娱乐圈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地方,然而在2017年,李晨和冯小刚的一次隔空对话却让整个圈子都陷入了片刻的沉静。

"难道拍电影谁都可以当导演吗?"冯小刚的一句嘲讽,直戳李晨的痛处。这位曾是实力派演员的他,却因为一部《空天猎》而沦为圈内笑柄。

李晨为了这部电影处女作,真的是拼了,一下子就砸进去了整整一个亿的制作费,还邀请了当红的范冰冰和李佳航参演宣传。

然而事实却是如此残酷地打脸李晨。电影首周票房仅仅勉强超过八千万,豆瓣评分更是高达惊人的4.8分。虽然这分数超过了6%的同题材电影,但对于投入重金的李晨来说,无疑是个血淋淋的教训。

冯小刚的质疑让李晨有点不悦,他硬憋出了这么一句:“比我早出生几十年而已。”语气里带着些许的不服气,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无奈。

两代人因为代沟而产生的理解鸿沟,让对话变得复杂起来。

没人能想到,那个凭借《唐山大地震》获得"电影飞跃人物奖"的实力派演员李晨,居然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2009年的他,可是让国内知名导演都想捧在手心里的香饽饽。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当他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奔跑吧兄弟》的综艺节目中,当观众习惯性地称呼他为"大黑牛",那个能演善演的李晨,似乎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同期好友邓超开了工作室,当起导演,尽管口碑欠佳,但却赚了不少钱。李晨看到这些也有点跃跃欲试,想着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转型到导演行业。

然而他可能忘记了,演员和导演是两门截然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

这一仗使得李晨不仅失去了导演梦,连多年积累的演技口碑也被人质疑。网友们纷纷翻出他以前的作品,吐槽他原来的演技也就那样。

他为了导演梦,透支了十几年的演艺积累,结果这笔交易亏得太多了。

二、2017年:三个导演梦的同期对决

2017年,演员转型导演成了"高产年",李晨的"一亿豪赌"外,还有小沈阳和包贝尔也纷纷投身导演行列。

说起小沈阳,他是赵本山老师最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在小品界呼风唤雨,曾几次登上春晚的大舞台。

人都是有追求的,这位东北喜剧人的追求可不止于此。

"我不演小品了!"这句话看似很有决心,却也为他后来的转型失败埋下了伏笔。

2016年,小沈阳开始在影视圈频繁涉足,在这一年里他参演了五部电影,还参加了一系列的综艺节目。

那段时间,他忙得都快顾不上吃饭,休息时间少的可怜。

然而这还不够。在2017年,小沈阳决定全力以赴且付出努力,投资三千万元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猛虫过江》。"就是借钱也必须要干"的狠劲让人们看着都感到心痛。

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只有3.7,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网友们纷纷表示:"导演门槛这么低吗?谁都能拍吗?"这句话听起来很熟悉,不就是冯小刚曾经怼李晨的话吗?

同年,包贝尔也在努力追求他的导演梦想。作为一位2003年出道的资深演员,他深感自身的容貌与演技不足,只能勉强在各个剧组中担任配角角色。

他曾在多部影视剧中以出色的表现塑造经典配角形象,如《画壁》中的书童后夏,《宫锁珠帘》中的苏培盛公公等。

可能是在陈思诚那里学到了一些窍门,包贝尔觉得自己也应该尝试一下。他之前和朱凌锋合作的《欢喜密探》反响不错,这让他充满信心,于是赶紧又推出了一部《欢喜猎人》。

结果呢?2017年的导演转型潮,简直就像"群体折戟"的现场。李晨不仅赔了钱,还失去了名声;小沈阳从小品王的位置跌落,成为了被人诟病的烂片导演;而包贝尔更是从此难以重返巅峰。

在这一年里,娱乐圈中发生了一幕幕“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闹剧。令人讽刺的是,这些主动“踩坑”的演员们,等到自己摔得鼻青脸肿,才意识到导演这份工作并非人人都能胜任。

三、邓超的双面人生:从演技天才到备受争议的导演

说起演员转导演,就不能不提到"双面人生"的代表人物——邓超。

在电影《影》中,他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幕后主子,运筹帷幄;一个是替身,冲锋陷阵。两个角色截然不同,但在他的演绎下,让人难以分辨。

他这次的精湛演技,让人不禁想起他的影帝称号。

这位演技派的导演生涯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邓超演戏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如果他当导演,那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他执导的《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两部电影,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烂片"的极致。

前者在豆瓣上收获了4.5分的"好评",后者则创下4.4分的新低。如果这数字出现在试卷里,可能连及格线都不够呢。

有人认为喜剧片的评价低并无稀奇之处。然而,问题在于邓超拍摄的这些电影,甚至连最基本的"喜剧"成分都算不上。为了追求搞笑的效果,强行将剧情推向"喜剧"的范畴,然而却将"喜剧"真正的灵魂遗失了。

这下可好,连邓超的铁粉们都扛不住了。大家还是那句话:"你演戏我永远支持,但求你别再当导演了。"

邓超的案例为圈内人敲响了一记警钟。好演员可以成为好导演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一个是台前艺术,一个是幕后统筹。

你能把自己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这并不能证明你有能力指导他人如何去演这部剧,更不能证明你有能力掌握整部剧的节奏和走向。

就像邓超一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替身"戏能演得天衣无缝,但在导演椅上,连最基本的故事都讲不明白。这不是能力强弱的问题,而是跨界太远,实在有些勉强。

就这么说吧,你让绘画大师去指挥交响乐,让舞蹈家去写小说,虽然结果可能不如邓超当导演,但至少也能完成。

四、张翰十年的执念:从闪耀的偶像到备受争议的公众人物

要论圈内导演梦最执着的人,张翰绝对能排进前三。

你还记得那个在偶像剧里大放异彩的张翰吗?那时他的发型精致得恰到好处,笔挺的西装更是为他增添了几分高贵的气质,无论走到哪里,都充满了充满了"霸道总裁"的色彩。

那时候,他可是小姑娘心中完美的灵魂伴侣。

然而,这碗"青春饭"的偶像剧可不好吃。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翰越来越难以展现出年轻偶像的感觉,甚至被人调侃为"油腻大叔"。

眼看着"小鲜肉"的招牌快到期了,他开始着急了。

2012年,在一档综艺节目上,张翰首次表达出他想当导演的意愿,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一直坚持这个梦想。

从2012到2022,导演路上磨蹭十年,终于憋出《东八区的先生们》这部作品。

遗憾的是,这部等了五年才上映的作品,却成了他演艺生涯的一大污点。2022年了,张翰还在剧里玩"跌倒必相吻"、"睡错床"这种老掉牙的剧情。

要知道,这些梗在十年前的偶像剧里已经被玩烂了。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作为这部剧的制作人,张翰对女性的刻画简直是一场灾难。不仅让主角说一些轻浮的话,动作设计还刻意往人家"私密部位"凑。

这下可真是栽了,不仅被央媒公开批评,还被网友们骂得无处藏身。

这件事真是讽刺啊!偶像剧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女性观众,而张翰居然直接得罪了自己的基本盘。

张翰在十年间从意气风发的偶像小生转型为争议缠身的油腻导演,他的转型之路与其说是追逐梦想,不如说是在透支自己的演艺生涯。

有时候真想问问他:到底是怎样的执着,能让他花十年时间,只为了拍出这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呢?如果换作其他行业,这样的时间足够练就本领了。

五、明星成功转型为导演背后隐藏的挑战及其避免对策

演员转型当导演成功的例子有不少,但是,转型并不是简单地靠钱和资源就能成功的。

你看看包贝尔就懂了。2015年,他和朱凌锋联合执导的《欢喜密探》虽然还算有些成就,但这个开门红却成为了他导演生涯的顶峰。

这部戏让他飘了好几年。

圈内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觉得自己在演艺圈打拼多年,导演的活儿怎么也不至于太差吧?

然而,看看他们的下场:李晨砸了一个亿,换来的评分仅有4.8分;小沈阳掏空了家底投资了三千万,却只获得了3.7分的"好评";张翰十年努力的结果,却被央媒点名批评;就连影帝邓超,导演的作品也未能逃脱烂片的命运。

演员和导演其实是两门完全不同的手艺,演员的任务只是把自己的角色吃透,而导演则需要负责整体的调度和策划。

这就好比说,你开了十年车,就觉得自己能去造汽车了?这不是闹笑话吗?

有趣的是,这些转型失败的演员不仅失去了导演的梦想,也丧失了自己作为演员的声誉和招牌。观众开始怀疑他们的演技,粉丝也对他们不再抱有期待。

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还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声誉真是既赔了夫人,又折了兵。

所以我想奉劝那些想转型的演员们,导演这活儿真的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与其跟风转型,不如把自己的本行做得更精更专。

毕竟在这个时代,流量为王,有一技之长已经是相当不易,又何必贪多嚼不烂呢?

请记住,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演技优秀,他们会大方赞扬;你演技不佳,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去。这个道理,不分时代,永远都难以更改。

标签: 编剧 演员 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