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一句话:不要嘲笑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他们第取到的光明也会照亮你,即使你什么也没有做”
有时候,最值得我们去倾听和关注的,还真不一定非得是那些高级领导的长篇大论,而往往是一些敢于直言不讳的普通人。就在前不久,有一所学校举办的文化节上,一个普通的中学生,用他那简单却有力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整个舆论场的火药桶。那一刻,他勇敢地站在舞台中央,面对着全校师生以及校领导,毫无惧色地说出了所有学生心里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
学校那文化节活动,校方可是下了血本宣传表演。无人机满天飞,灯光闪瞎眼,还有那个新弄的“安娜草堂”,说是为了提升学校名气,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可你瞧瞧背后呢,宿舍条件那是一点儿没变。十个人挤一间,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空气都不流通,卫生也差得要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环境哪儿谈得上啥生活质量啊,简直就是煎熬。
于是那个中学生站了出来。他拿起话筒,开场时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感谢学校的“用心”,而是直接说:“我很害怕,我的手在发抖,因为我接下来的话,可能会得罪很多人。”这一句话,瞬间让全场气氛变得凝重。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指出,学校在无人机表演和“安娜草堂”建设上的资金投入过多,却对学生最基本的住宿条件置之不理。
话说校领导们肯定压根儿没想过事情会演变成那样。麦克风一下子就被切断了,可那位学生愣是一点儿没退缩,干脆利落地把话筒往地上一扔,扯着嗓子继续大声地表达他的不满。现场立马就炸了锅,校方的人慌忙冲上台去,想把他从舞台上拽下来。但到那会儿,视频都已经在网上传开了,连央视都注意到了,还转发了这条新闻,社会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纷纷。
问题来了,学校的资金分配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对劲儿?为啥为了那个“安娜草堂”就舍得砸大钱,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条件却给忽略了?无人机表演,它真的就比改善宿舍条件还重要吗?另一边儿,学校也对这个学生的喊话做了回应,解释说无人机表演是为了让学生们对科技感兴趣,“安娜草堂”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奢侈,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看书的地儿。同时,校方还说,宿舍条件那是完全符合要求的,十个人住一间也没啥问题,学生反映的那些都是个例,不用太在意。
校方的这些解释并没有平息外界的质疑,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争议。首先,“安娜草堂”这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被曝光后,许多人发现它的空间非常狭小,里面除了几本书,几乎没有什么设施可言。
而学校自称符合“需求”的宿舍条件,也经不起实地考察的检验。照片显示,宿舍环境极其简陋,空间狭窄,空气流通差,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面对这些事实,校方的回应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当下明摆着暴露了不少问题,头一个就是学校咋分配教育资源。教育说白了就是得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有个好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这事儿里,学校看着是更注重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使劲儿搞些形式主义的项目,学生的基本需求反倒给晾一边儿了。这种分轻重缓急的方式,让好多人都犯嘀咕,甚至火大。教育本该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光顾着弄啥“面子工程”,不顾学生的日子过得咋样。
另一方面,学校在回应中提到的“宿舍条件符合需求”,无疑给人一种逃避问题的感觉。十人间的宿舍环境怎么能“符合需求”?学生是住在里面的人,面对这类问题时,校方理应多听听学生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这种态度,难免让人对学校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这事儿啊,真的让人看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教育经费咋用,不光是学校建设的事儿,还关系到学生们的成长环境呢。可这次,学校明显是把钱花在了那些不咋重要的地方,学生们的最基本需求却给忘了。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大家对整个教育体系都不信任了,觉得这里面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