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娱乐圈最辉煌的年代,有这样一位神级音乐人。
他以一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将刘德华送上天王宝座。
一手打造TVB音乐的黄金时代,就连"词王"黄霑都对他心服口服。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期待他在流行音乐圈大展拳脚时,这位被徐克赞誉为"连黄霑都无法企及"的音乐大师,却选择了沉默。
他在TVB创作了500多部影视配乐,却最终选择离场。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音乐奇才放弃了触手可及的名利?
说到胡伟立和刘德华的这段"一期一会",还真是个神奇的缘分。
那是1991年港圈正处在一个神仙打架的时代。
张学友、黎明、郭富城都已经在乐坛站稳了脚跟,只有刘德华还在为自己的歌手身份发愁。
11张专辑啊说出去都够唬人的了,可愣是没有一首能让人记住的代表作。
直到遇见了这位"老顽童"胡伟立,事情才有了转机。
音乐圈里谁都知道,胡老爷子是个"较真"的主儿。
为了给刘德华量身打造一首歌,他把华仔之前的所有歌都听了个遍。
不得不说这位老艺术家是真有一套,愣是从刘德华磁性却不算出众的嗓音中找到了灵感。
这一下可好他整出了个让所有人都傻眼的操作。
在流行歌里加二胡?这操作简直是闻所未闻!
当时的人们都觉得他是不是疯了,连刘德华自己都想把这段二胡给砍掉。
可胡老爷子就是倔,死活不让改坚持说这二胡就是这首歌的灵魂。
没想到这一倔居然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首《一起走过的日子》不仅让刘德华一跃成为天王,还让一直看不上他唱功的杜琪峰导演都惊呆了。
就这样一个老派音乐人用最传统的乐器,成就了一个新晋天王的神话。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之后,胡伟立却选择了转身离开。
这一转身就再也没有为刘德华写过一首歌。
说到胡伟立的"不按套路出牌",他的人生轨迹更是让人惊叹。
你想啊在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当了26年的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但偏偏在50岁这个年纪,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
辞职!去香港!
没错就是在那个该含饴弄孙的年纪,他选择了"裸辞"。
这操作放在今天的网络热词里,就是稳稳的"人到中年,重启人生"。
来香港的第一天,他就像个职场小白一样,连最基本的英语都不会说。
但你们绝对猜不到,这位"老菜鸟"用了多长时间打入TVB内部。
三个月!就三个月!
这简直是开了挂的节奏啊!
更绝的是他在看到TVB配乐设备落后之后,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买了一整套高级设备。
设备是买来了可全是英文界面,这可难倒了这位"英语小白"。
但胡老爷子的性格摆在那里,认准的事就是干!
于是TVB的同事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手拿着英语字典,一手摆弄着设备,专注得像个刚入行的毛头小子。
这种"较真"的态度,让他硬是把TVB的配乐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人说胡伟立就是香港乐坛里的"隐藏大佬"。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他就像武侠小说里那种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
《醉拳》里的《市集》,欢快得让人想跟着跳起来。
《太极张三丰》的《偷功》,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会了一身功夫。
《唐伯虎点秋香》的《勇往直前》,简直把周星驰的搞笑神韵都配出来了。
但最让圈内人士惊艳的,还是他给《鹿鼎记》配的主题曲。
当时的流行音乐圈,谁敢在歌里加京剧元素啊?
可胡老爷子就是这么玩儿!
这一招出其不意的操作,直接把香港乐坛的"词王"黄霑给看愣了。
黄霑可是出了名的"挑剔",能让他竖大拇指的音乐人可不多。
结果你猜怎么着?
黄霑二话不说直接干了几罐啤酒,说要用最佳状态来演绎这首歌。
这种豪迈的江湖气,简直绝了!
要说最神的还得是他和徐克的"知音情"。
有一次徐克在《东方不败》上映前三天才找到他配乐。
换做别人估计都得吓出一身冷汗。
可56岁的胡伟立二话没说,直接在工作室里闭关三天三夜。
就这么一次合作,徐克被他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打动得不要不要的。
从此以后徐克的电影就成了胡伟立的"专属领地"。
《铁马骝》《狮王争霸》《黄飞鸿》系列,哪一部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徐克后来说过一句话:有些境界,就算是黄霑也比不了。
这评价够狠够江湖了吧!
但胡伟立对这些名利看得特别淡。
甚至在离开TVB的时候,他把自己创作的所有配乐,以每年不到10块钱的价格转让给了TVB。
这份洒脱这种境界,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笑傲江湖"啊!
就在所有人以为胡伟立这个"武林高手"会就此归隐山林的时候,他又来了一个神转折。
2011年香港影视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音乐人才凋零得厉害,别说找个好配乐的了,找个能用的都难。
这个时候75岁的胡伟立接到了老搭档徐克的求助电话。
徐克想请他为《龙门飞甲》配乐。
你以为这事就这么简单?
家里人都快炸了锅:这都75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呀!
他女儿急得直跺脚:"爸爸,您这个年纪了就别熬夜加班了吧?"
但胡老爷子压根就没把这些劝阻听进去。
他笑着说:"12岁第一次登台的时候,我就知道音乐就是我的命。"
要说胡伟立为什么能在香港音乐圈混得风生水起,还真不是因为他多有才华。
而是因为他骨子里那股子对音乐的痴迷劲儿。
在他眼里音乐就像是一片广阔的江湖。
每一个音符都是一次冒险,每一段旋律都是一次历练。
这样看来当年为刘德华创作了那首神曲后,他为什么选择转身离开,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为他就是那种宁可做"江湖游侠",也不愿当"朝廷大官"的人。
在他的江湖里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名和利,而是那颗永远不愿重复、始终追求突破的赤子之心。
这或许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江湖气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