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与 AI 的音乐传奇:角逐格莱美

欧美明星 1 0

披头士乐队无疑是音乐史上的传奇,他们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从早期在利物浦和汉堡的艰苦演出,到后来制霸英美两国乐坛,披头士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他们的歌曲风格多样,从简单的爱情歌曲到融合多种音乐元素的经典之作,每一首都展现了他们的音乐才华。

然而,披头士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成员的离世给乐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约翰・列侬和乔治・哈里森的先后去世,让这支传奇乐队不再完整。此外,技术限制也曾阻碍了他们的音乐创作。例如,在 90 年代中期,保罗・麦卡特尼等成员曾有意重新录制《今与昔》,但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只能作罢。直到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这首 “最后一曲” 才得以发行。

尽管面临困境,披头士的音乐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的歌曲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如今依然被广大乐迷喜爱。他们的音乐传达了独立、和平、非传统的思想,成为了反传统思想的精神象征。披头士的传奇故事将永远铭刻在音乐史上,激励着后来的音乐人们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

在过去,从列侬的小样录音中分离出纯净人声音轨一直是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AI 技术通过对列侬的声音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能够准确识别出他的声音特征,并从嘈杂的小样录音中成功分离出纯净的人声音轨。这一技术突破为《Now and Then》的重生奠定了基础。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制作披头士纪录片《Get Back》时,录音编辑 Emile de la Rey 为了偷懒,尝试通过训练计算机模型来识别乐队成员的对话,并将语音信息从背景噪声和乐器声中分离出来,这一方法为后来分离列侬的人声音轨提供了灵感。如今,AI 技术已经能够在几秒钟内将列侬的声音清晰地分离出来,让人们再次听到他那独特的嗓音。

《Now and Then》在 AI 助力下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首先,利用 AI 技术成功分离出列侬的纯净人声音轨后,健在的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和林戈・斯塔尔开始了新的创作。他们融入了新的乐器演奏,为这首歌曲增添了新的活力。

麦卡特尼录制了一条贝斯音轨,斯塔尔加入了鼓声,制作人吉尔斯・马丁接替了父亲乔治・马丁的工作,制作了弦乐编曲。此外,他们还保留了乔治・哈里森在精选集录音中的部分吉他演奏,并按照哈里森的风格弹奏了一段滑音吉他独奏。经过大约一年的工作,这首跨越时空的歌曲终于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AI 技术不仅帮助分离了人声音轨,还为歌曲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让披头士的成员们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次合作创作一首真正的披头士作品。《Now and Then》的发布,标志着这支传奇乐队的最后一章,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披头士音乐的魅力。

披头士乐队的《Now and Then》获得了两项格莱美提名。其一为年度最佳唱片奖(Record of the Year),该曲将与众多实力歌手的作品展开激烈竞争,包括碧昂斯的《Texas Hold 'Em》、萨布丽娜・卡彭特的《Espresso》、查莉・XCX 的《360》、比莉・艾利什的《Birds of a Father》等。其二为最佳摇滚表演奖(Best Rock Performance),竞争对手有黑键乐队的《Beautiful People (Stay High)》、绿日乐队的《The American Dream Is Killing Me》、伊德尔斯乐队的《Gift Horse》、珍珠果酱乐队的《Dark Matter》以及圣文森特的《Broken Man》。

此次提名对于披头士乐队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们在解散近 50 年后再次获得格莱美奖的认可。披头士乐队曾多次荣获格莱美奖,从 1965 年的最佳新人奖,到 1967 年凭借《Revolver》获得年度最佳专辑奖,再到 1968 年凭借《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获得最佳当代专辑奖等,每一次获奖都是对他们音乐才华的高度肯定。而《Now and Then》的提名为这支传奇乐队的荣誉册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首歌曲的诞生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对披头士乐队音乐传奇的延续。它向世人证明了即使时光流转,披头士的音乐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第 67 届格莱美奖将于 2025 年 2 月 2 日在洛杉矶的 Crypto.com Arena 举行,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于此,人们期待着披头士乐队能否凭借《Now and Then》再次捧起格莱美奖的奖杯,续写他们的音乐传奇。

AI 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方面,有人担心 AI 生成的音乐可能会侵犯版权。例如,一首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模仿知名歌手德雷克和威肯声音的歌曲《我心可鉴》,在走红后因版权问题被从流媒体平台下架。音乐行业开始反击人工智能,环球音乐集团敦促 Spotify 和苹果公司阻止 AI 工具从其艺术家的版权歌曲中抓取歌词和旋律。另一方面,AI 是否会取代音乐人的角色也成为争议焦点。尽管 AI 在技术上有很大进步,但完全取代人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音乐创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情感和灵魂的表达。

然而,AI 也为音乐带来了创新与机遇。国内外音乐大模型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如 OpenAI 的 Jukedeck 和 Google 的 Magenta,以及国内的腾讯 AI Lab 推出的音乐生成模型 “音画” 和百度发布的 “灵音”。这些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能够生成高质量的音乐作品。AI 可以辅助音乐人完成编曲、混音和作词等工作,提高创作效率,激发创意灵感,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生成符合其个性化要求的音乐作品。

在未来,AI 与音乐的结合将更加紧密。音乐创作将更多地呈现人机合作的模式,而非单方面的替代。AI 将继续深入到音乐创作的各个环节,从旋律创作到编曲制作,甚至到演唱表演。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 生成音乐的版权归属、伦理道德等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我们需要在欣赏 AI 带来的便利和创新的同时,保护和鼓励人类的创造力。教育、政策和社会文化都需要向这一方向调整,以确保技术和创造力的和谐共生。AI 无疑为音乐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音乐创作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和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