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放吃播”到“男女不分”,再到如今的犯罪判刑,“浪味仙”这一路转变实在让人感慨——原本一个接地气的吃播大男孩,最后却走上了为人不齿的道路。
浪味仙的故事多少带点讽刺色彩。最开始,观众喜欢他,不是因为他帅,而是因为他“接地气”,就一个普通小哥,大口吃饭、大声说话,带点土味的亲切感。但在迅速积累了三千万粉丝之后,他显然迷失在流量的旋涡里。粉丝的热情和市场的诱惑让他尝到了“流量焦虑”的滋味,于是他开始疯狂地追求变化。整容、包装、性别标签的反转……这种对自我形象的不断“加码”,目的只有一个——让人看、让人注意、让人舍不得走。
然而,浪味仙显然没有意识到,流量来的快,也去得快。靠“异化”自我来取悦大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那些带着好奇心来的粉丝,见到他打针变脸、男女难辨时,或许一开始觉得有趣,可新鲜劲一过,谁还愿意留下?当观众的质疑声逐渐增多,当他的人设与初衷南辕北辙,浪味仙也就在粉丝心中逐渐沦为一个“失去自我”的标本。
不过,如果浪味仙的悲剧只停留在“流量焦虑”层面,或许还不至于走向违法犯罪。他的故事更值得警醒的地方在于——当“红”成了唯一标准时,甚至连底线都可以被突破。为了名和利,他竟不惜侵占公司资金400多万元,手法之大胆、损失之巨大,实在令人咋舌。从整容自我、炫耀外貌,到职务侵占、违法犯罪,这样的堕落轨迹不禁让人思考,是他成就了流量,还是流量毁了他?
再看看浪味仙如今的形象,或许他已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我”。在社交媒体上,他变成了外貌至上的宣讲人,甚至暗示粉丝也该如此。这种向粉丝输出“颜值即一切”的价值观,直接将外貌焦虑摆上台面,甚至让一些年轻人觉得,“变美”是成功的捷径。这种观念,简直把流量与价值观一起拉入泥潭。
流量是个利刃,用得好确实能成为出圈的“利器”;但把持不住,它就会成为捆住一个人的枷锁。对浪味仙而言,追名逐利的背后是无止境的“内卷”和焦虑。只可惜,当他意识到一切时,已经晚了。整容的代价可以用金钱来弥补,但信用的崩塌、法律的制裁,都不是钱能轻易摆平的事。
那么最后想问:为了一时的名利,把道德底线全数抛掉,这样的流量究竟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