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的播出,麦琳和李行亮这对夫妻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麦琳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种种作为,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和口诛笔伐。
她被贴上“作女”、“情商低”、“精神颠婆”“三次元”等各种标签,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但其实麦琳以前根本不是这样的。
远的不说,就说2015年他们一家三口上《天天向上》时,那时的麦琳与现在判若两人。
那时的她,扎着俏皮的蝴蝶结,身材纤细,笑容甜美,满脸都写着幸福和满足。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阳光可人的女孩,变成了如今这般面目全非的“空心人”?
01
麦琳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她那强烈的控制欲和浓重的“妈味”。在节目里,她对丈夫李行亮的索求似乎永无止境。
无论是大清早让对方跨城买青团,还是频频提及想要奢侈品包包,她总是不知足,让人感到窒息。
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对他人也毫不留情。
就拿最近冲上热搜的“熏鸡事件”来说吧,当葛夕好心将剩下的经费给她买烧鸡时,她非但不领情,反而倒打一耙,指责对方乱花钱。
种种表现,无不暴露出她情商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
然而,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笑里藏刀的麦琳,真的是天生如此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当然,不可否认,麦琳确实是有一定问题,但是李行亮就真的没问题吗?
仔细分析节目组李行亮的一些行为,就会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李行亮在做一些对麦琳好的事情时,就会拍视频记录下来。
比如在青团事件中,他明明拍的是杏花楼,结果因为排队人太多,换成了沈大成,最后给麦琳的时候不惜撕掉标签,故意隐瞒,企图蒙混过关。
再比如,他在麦琳生完二胎不久,就送上一面大锦旗,赫然写着“赠李家功臣麦琳”。
这番话,赤裸裸地将妻子物化为自己的附属品,完全忽视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
02
更让人不安的,是李行亮内心对麦琳角色的期待。
比如李行亮和画师聊关于家庭成员排序问题时,画师问道:“如果麦琳把自己排到第一,孩子第二,李行亮第三,可不可以?”
李行亮拒绝得非常干脆。
所以足以说明,李行亮也是个有“心机”的人。
在麦琳被画师快要气哭的时候,李行亮只是问了麦琳“你是不开心还是累了”,在得到“累了”的回答后,他就回去玩吉他了麦琳则在外面默默生闷气。
之后在采访中,麦琳和其他嘉宾都认为李行亮是一个感知力很钝的人,麦琳快要哭了连杨子都察觉到了,他居然察觉不到?
一个和你生活了十几年的人,怎么会察觉不到呢?
所以小编认为,李行亮是要装作没感觉。
其实,他也并不是故意忽略妻子情绪来惩罚她,而只是为了自保。
因为,有目共睹,当麦琳不开心的时候,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一通折腾只能让事情无休无止,让自己身心俱疲。
所以,李行亮在和麦琳相处的这么多年来,早已学会了最佳应对方式,就是假装自己看不到。
他一边希望妻子以自己为中心,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同时又要担起养育教导孩子的重任。
另一边,他却不愿被妻子“束缚”,渴望自由自在。
这种自私和控制的心理,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精神霸凌。
03
在这样畸形的相处模式下,麦琳的种种作为,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她用过度的控制,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
用刻薄的言辞,来掩盖自我价值的缺失;
用博取同情的方式,来祈求他人的关注和爱。
而这一切,莫不源于李行亮给予她的,是无尽的愧疚和痛苦,而非真正的理解和呵护。
于是,麦琳变成了一个表里不一的“空心人”。
她歇斯底里的背后,是内心深处的创伤;
她咄咄逼人的表象下,是自我认同的迷失。
9年前的麦琳,还是个阳光靓丽的女孩。
在《天天向上》的舞台上,她眉眼弯弯,对丈夫和女儿满是宠溺和骄傲。
当李行亮参与游戏时,她笑着对女儿说:“爸爸真棒,亲爸爸一口。”
女儿亲完后,她又忍不住说:“我也亲一口。”
那副天真烂漫,给予李行亮慢慢情绪价值的模样,和如今判若两人。
而这短短几年,她面相的巨变、性格的异化,无不昭示着婚姻给她带来的伤害有多深。
麦琳的遭遇,绝非个例。
在许多貌合神离的婚姻里,总有一方在迎合另一方的同时,逐渐丧失自我,成为对方附庸的悲哀。
而这背后,往往是两个人都在扮演受害者,却也是加害者的病态关系。
他们看似针锋相对,实则是在一种病态的默契里,互相利用,互相伤害。
麦琳的故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婚姻不是任何一方的牺牲和附属,而应该是两个独立个体基于爱,走向共同成长的旅程。
夫妻之间,需要坦诚地交流,平等地对待,而非用控制和伤害,去绑架对方的人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他人。
对于麦琳的种种作为,与其盲目指责,不如多一些换位思考。
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背后都有复杂的缘由。
批评固然重要,但理解和宽容,更能化解恩怨,点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