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一位名叫孟令骞的年轻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邀请,得以参加一次公开活动。也正是在这次活动中,留下了这样一张颇具故事性的照片。
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这张照片上时,便能看到画面中的孟令骞正站在台上,手中稳稳地拿着一个话筒,他的神情专注而自信,微微张开的嘴唇似乎正要吐出一连串清晰有力的言辞,显然正沉浸在讲话的状态之中。
而从他身后那偌大的大屏幕上,呈现出了关于孟令骞的一系列简单介绍。这些介绍文字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勾勒出了孟令骞的基本情况,然而,令人不禁心生疑惑的是,在他的名字后面,竟有一个格外醒目的括号,括号里专门写上了“周扒皮曾外孙”这几个大字。
说起“周扒皮”这个名字呀,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无论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动画片,还是情节跌宕起伏的影视剧当中,都常常会出现这个名字。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周扒皮”就是一个典型的、爱剥削穷苦老百姓的大地主形象,仿佛这个名字就已经和贪婪、刻薄、剥削等负面词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实际上,“周扒皮”并非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虚构人物,他是有着真实历史原型的,而这个原型就是生活在辽宁瓦房店的大地主周春富。而此刻站在台上的这位年轻人孟令骞,正是周春富的曾外孙。
周春富,原本也不过是一个相对普通的地主罢了。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得他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这部作品便是作家高玉宝创作的《半夜鸡叫》。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周春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周春富出生于晚清时期,他的祖上并非是什么达官显贵,和大多数普通百姓一样,也是从最底层的农民身份开始,凭借着祖上几代人的努力、一步步地积攒下了家业,成为了一名拥百亩土地和产业的地主。
周春富所拥有的家业,在当时当地来说,也算是颇具规模的了。他家里有着一百多亩的土地,这些土地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而且,他家中还有八个孩子,人口也算较为兴旺。不仅如此,周春富还经营着一家染坊和一家油坊,这两家作坊的存在,进一步丰富了他的产业结构,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源。
周春富作为一名地主,他深刻地明白土地对于自己这个身份的重要价值。在他的观念里,土地就如同是根基一般,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所以他最为看重的便是土地。只要手头一有了钱,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购买更多的土地,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家业。
那么,周春富用来购买土地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其实很明显,一方面是靠收取租子得来的。在那个时代,很多贫苦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计,而周春富作为地主,自然会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这些租种土地的农民手中收取租金,这便成为了他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克扣雇农的工钱来积累财富。那些在他的土地上劳作的雇农们,每日辛勤耕耘,挥洒着汗水,本应得到相应的报酬。然而,周春富却极为吝啬,常常会在结算工钱的时候,想方设法地克扣掉一部分,将这些原本属于雇农们的辛苦钱据为己有。
生活中的周春富,简直就是“抠门”的代名词。他对自己和家人都极为苛刻,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哪怕是在过年过节这样本应是阖家欢乐、丰盛庆祝的时刻,炒菜时所放的油都少得可怜,仿佛多放一滴油都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然而,周春富的这种好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在1948年的时候,东北地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这场运动席卷了整个东北大地,旨在改变旧的土地所有制,让广大贫苦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主人。
而周春富呢,由于他平日里一贯的仗势欺人、剥削百姓的行为,在这场土改运动中自然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最终,他在这场运动中失去了生命,曾经的那些土地、染坊、油坊以及他所积攒下的财富,都随着时代的变革而烟消云散了。
周春富的后代们,在经历了这样一场家族的变故之后,都过得非常普通,而且行事也极为低调。他们似乎想要刻意地避开那段与“周扒皮”相关的历史记忆,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生活着。
而作为周春富曾外孙的孟令骞,对于自己的太姥爷周春富,也有着不同于大众普遍认知的看法。毕竟,经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周春富显然是一个被过度“脸谱化”的人物。就拿《半夜鸡叫》中所描述的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这件事来说吧,放在现实的生活场景当中,其实是很难解释得通的。这也让孟令骞意识到,太姥爷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一面,不能仅仅凭借着文学作品中的单一形象就对其进行片面的判定。
周家老宅
这张照片所承载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孟令骞在那次公开活动中的一个瞬间,更是牵扯出了一段关于“周扒皮”原型周春富的历史往事,以及后人对其的重新审视,让我们得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窥探那段远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