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退休了八年的敬一丹,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内地明星 1 0

2015年,央视演播室里响起了一声令人动容的告别。60岁的敬一丹面对镜头深深鞠躬,向自己挚爱了27年的主持事业说再见。

谁能想到,这个告别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彩人生的开始。

"我自己做起来的节目,就像是我抚养长大的孩子。"敬一丹的这句话道出了告别时的不舍。可是人们没想到,这位央视"主持一姐"压根闲不住。

退休第一年,东北师范大学就向她抛出了橄榄枝,紧接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传学院又请她担任副院长。

从演播室到讲台,敬一丹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春。但她的影响力可不止于此。这些年,她一直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奔走呼吁,经常在清华等高校开展公益讲堂,用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支教发声。

2023年,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传来 - 退休八年后,敬一丹重返荧幕!央视为她量身打造了全新文化类节目《敬一丹的博物馆九分钟》。

这一次,她用温柔的声线带观众走进博物馆,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要知道,文化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可不低。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沉稳大气的台风。但经过岁月沉淀的敬一丹,身上那股温柔知性的气质反而更浓了。

她把节目变成了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证明即使退休八年,她依然是主持界的顶级玩家。

最近,敬一丹又开启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她回访了13年前自己采访过的留守儿童,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变迁。

从央视主持人到教育工作者,再到文化传播者,敬一丹用行动告诉我们: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她的故事,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敬一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样本: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在什么位置,而在于你是否一直在成长。

说起敬一丹的辉煌岁月,就不得不提她在央视的那段传奇经历。1988年,33岁的敬一丹正式成为央视新闻记者,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7年。

刚进央视时,台里让她主持民生类节目。但敬一丹可不是等机会的人,她用实力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一丹话题》。

为啥这么牛?因为节目选题接地气,就聊老百姓关心的难点愁点盼点。敬一丹用她特有的温和气质,把复杂的社会话题讲得明明白白,一时间节目爆火,她的名气也噌噌往上涨。

台里看准了这个节目的潜力,直接给它升级改版,改名叫《焦点访谈》。节目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我们就是要访谈人民关注的焦点。

"后来白岩松加入,跟敬一丹搭档主持,这对黄金组合让收视率更是节节攀升。

当时《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可是央视的王牌节目,敬一丹主持的这两档节目,那真是风头无两。她也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一口气拿下了三届金话筒奖,成为当之无愧的央视"主持一姐"。

但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印象最深的可能是2002年开播的《感动中国》。敬一丹和老搭档白岩松一起主持这档年度表彰节目,她温暖的声线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无数观众跟着落泪。

随着时间推移,敬一丹俨然成了这档节目的标志性符号。

这些节目现在回看,依然能感受到敬一丹独特的主持魅力。她不靠哗众取宠,而是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真诚的态度打动观众。

每次采访,她总能抓住关键点,提出犀利又不失温度的问题。

这些年,很多年轻主持人都说敬一丹是自己的偶像。为啥?因为她证明了:主持人不是靠颜值和话术取胜,而是要有责任感和专业度。

即便放到今天,她的主持风格依然能"圈粉"无数观众。

看看现在的综艺节目,"收视女王"、"流量担当"这样的头衔满天飞。但在那个没有流量、没有大数据的年代,敬一丹用实力证明:什么是真正的"主持一姐",什么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节目。

谁能想到,央视"主持一姐"的成长路这么不容易?1968年,才13岁的敬一丹就被迫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因为时代原因,父母被迫离家"学习"和"劳动",她作为家中老大,一下子成了弟弟妹妹们的依靠。

命运给她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本来在学校表现出超强的播音天赋,学长学姐都带着她参加广播站活动,前途一片光明。

结果因为父母工作性质的问题,她被牵连到了黑龙江通河县的林场。

但敬一丹不认命!在知青下乡插队期间,她靠着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在林场播音站工作的机会。这成了她在那段灰暗岁月里唯一的光亮和希望。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因为在林场表现优秀,她获得了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的机会。可谁知道,求学路上又给她出了个难题——她的东北口音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你这东北这大碴子味,一张嘴我就知道你是哪里人。"老师的话让她难堪,但敬一丹选择了迎难而上。她主动请教同学:"不用憋着笑,我知道自己的口音问题,下次还劳烦你帮我纠正纠正。

"就这样,她用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练习发音。

毕业后回到黑龙江广播电台当播音员,但敬一丹觉得还不够。在那个很少有人报考研究生的年代,她选择了考研。

这一考就考出了一段佳话:在考场上遇见了未来的丈夫王梓木。虽然第一次双双落榜,但王梓木主动邀请她一起复习,这就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三战考研终于成功,1983年敬一丹如愿以偿。很快,央视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从播音站到央视主持人,从"大碴子味"到"金话筒"获得者,敬一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怕吃苦,坚持梦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1955年,敬一丹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谁也没想到,这个在父母耳濡目染下长大的安静谦逊的女孩,日后会成为央视的金牌主持人。

人们总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敬一丹33岁才成为央视记者和主持人,在当时可以说是"高龄"了。但她的经历证明:起步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起步。

那些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反而让她的节目更接地气,更懂民生。

退休前,因为工作太忙,敬一丹的写作才华没机会充分展现。但她还是抽空出版了《一丹话题》和小说《话筒前》。

退休后,她的创作欲望彻底释放,接连推出《我遇见你》《那年那信》等作品,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与时俱进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最近,敬一丹开设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她特意回访了13年前自己采访过的留守儿童,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变迁。

这让我们看到,即便退休多年,她依然保持着新闻人的敏锐和社会关怀。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多少岁,而在于你是否还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现在的敬一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丈夫从政界转型经商创立华泰保险,女儿也过得幸福美满。但她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用知识和阅历滋养自己,让生命越活越有光彩。

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心态,人生随时都可以开启新的篇章。

敬一丹的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励志剧。从13岁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到林场播音员,再到央视主持人,每一步都写满了坚韧。

生活给了她难题,她就用倔强和努力去解决。这种在逆境中淬炼出来的品格,成就了今天的"敬大姐"。

很多人都说敬一丹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温柔中带着坚定。这大概就是她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写在了脸上。27年的央视生涯,她从不言弃,用专业精神征服了无数观众。

即便退休后转战教育界,她依然保持着这份专注和热爱。

生活中的敬一丹,把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与丈夫王梓木从考研考场相识、相知、相守,他们的感情历经岁月考验依然甜蜜。

这样的幸福,来源于她对生活的用心经营。

退休八年,敬一丹用行动证明:人生不设限。从央视到讲堂,从幕前到公益,她用知识和温暖影响着更多人。《敬一丹的博物馆九分钟》的走红,说明观众依然在等待她的声音。

给年轻人的启示是:人生路上,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保持善良和韧性,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人生处处都是新起点。

就像敬一丹说的:"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够确定前进的方向,路上遇到多少人,才知道与谁同行。

至今敬一丹依然在路上,用温暖和智慧,续写着她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