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件7000元的衣服会让66岁的阎维文陷入舆论漩涡?
这位13次登上春晚、创作《小白杨》等经典作品的国家一级演员,如今却因一件衣服和开设培训班被推上风口浪尖。
但在这喧嚣的质疑声中,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位把大半辈子献给军旅艺术、用35年坚守诠释爱情的老艺术家?
这些争议真的意味着他即将"塌房"吗?
这场舆论风波就像一把无形的火,瞬间点燃了整个网络空间。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在国家大剧院的一次普通排练。
谁能想到阎维文身上那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演出服,竟成了引爆舆论的导火索。
有人开始扒他的衣着花销,这一扒不得了这件衣服居然要7000块!
"这也太会造风波了吧!""国家一级演员也要注意影响啊!"网友们的评论像雪花一样飘来。
就在网友们的各种议论还没平息,又有人挖出了他2014年开办的"民族声乐大师班"。
三天5000块的学费,立马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这不是明摆着割韭菜吗?""三天能学到什么?""这不就是圈钱吗?"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道德失守"、"名不副实"之类的词汇,仿佛一夜之间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就变成了"圈钱"高手。
但说实话仔细想想,这些指责是不是有点过于苛刻了?
一件7000元的演出服装,对一位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国家一级演员来说,真的算得上"天价"吗?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日常服装,而是要在各种重要场合演出时穿的。
再说那个培训班,一位艺术家想要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后辈,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5000元的费用在当下各类艺术培训中,真的算不上什么"天价"好吧!
而且你们知道吗?阎维文在军营和基层演出时,从来没有谈过什么条件。
只要战士们想听,他就唱这样的艺术家,真的会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吗?
说真的要了解一个人,得先看看他是从哪里来的。
1957年的山西晋中,物资匮乏、生活艰难,阎维文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家里穷得叮当响。
别的孩子五岁还在撒欢玩耍,阎维文就得跟着大人上山采沙杞,为家里分担重担。
但这个爱唱歌的小男孩,即便在艰苦的生活中也不忘记追逐音乐梦。
说来也是有意思,13岁那年他去考山西歌舞团,本来是冲着唱歌去的,结果阴差阳错成了一名舞蹈演员。
一个月10块钱的工资,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至少能帮家里缓解一些经济压力。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以为是无奈的选择,却成了通往梦想的台阶。
1972年阎维文用一首《洗衣歌》打动了考官,成功考入部队正式开启了他的文艺兵生涯。
在部队这个大舞台上,这个来自山村的少年如鱼得水,歌声里总能唱出战友们的心声。
七年后他成功进入了总政歌舞团,这个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文艺团体。
就是在这里他创作了让无数人传唱的《小白杨》,从此一曲成名。
1988年的春晚当他深情演唱《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时,全国观众都被他独特的嗓音打动了。
从此这个质朴的山里娃,成了春晚的常客,一共登台13次创下了了不起的纪录。
但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他48年的军旅生涯中,但凡战友们想听歌,不管是在多偏远的边防哨所,他都会欣然前往。
那时候的舟车劳顿,那些艰苦的环境,现在的年轻人怕是想都想不到。
有时候在零下几十度的边防站台演出,手冻得发抖嗓子冻得发紧,他依然坚持把每一首歌都唱好。
这样的"战士歌手",大家服不服?
说到阎维文的传奇人生,就不得不聊聊他和妻子刘卫星的故事。
要说这段情缘可真是让人又心疼又感动。
15岁相识的年纪,两个人都还是懵懂少年,谁能想到这一眼就注定了一生。
22岁时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本以为从此就是甜甜的小日子。
可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正当阎维文在第三届青少年歌手大赛冲击梦想时,噩耗传来。
妻子刘卫星被诊断出乳腺癌,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几乎等同于判决书。
但刘卫星却坚持让丈夫先完成比赛,她说:"我等你拿了奖再去医院。"
这份成全让人看了都想落泪。
阎维文带着满腔心事登台,硬是逼自己调整状态,最终拿下了比赛冠军。
领奖那天他连庆功宴都没参加,直接往医院赶。
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拼命工作。
一年接了120场演出,商业活动来者不拒,只为多赚一点医药费。
看着妻子因化疗掉光了头发,阎维文心疼得不行,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跟她说"你这样也挺好看的"。
每当妻子因为失去部分女性特征而自卑时,他总是笑着说:"咱俩15岁就认识了,这么多年都在一起了,我怎么可能会嫌弃你呢?"
四年的抗癌期间,他一边忙着演出赚钱,一边学着下厨做饭。
变着花样给妻子做可口的饭菜,就为了让她多吃一点,增强抵抗力。
刚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妻子的病情却又复发了。
那时阎维文正在读研究生,二话不说就跟学校请假,回家照顾妻子。
每到深夜妻子被病痛折磨得睡不着时,他就轻轻拍着她的背,给她讲些开心的事情。
整整15年从1988年到2003年,这场与病魔的战斗终于画上了句点。
这个男人用35年的时光诠释了什么叫"在爱情里共生共死"。
现在的年轻人管这叫"神仙爱情",但哪有什么神仙爱情,不过是平凡人的用心守护罢了。
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男人,现在却因为一件衣服和一个培训班陷入争议,说实话让人有点心酸。
当我们在对着7000元衣服评头论足时,有谁记得他从贫困山村走出来的不易?
在指责5000元培训班"圈钱"时,有谁想过他48年军旅生涯中无偿付出的点点滴滴?
网友们总喜欢用"塌房"来形容名人翻车,可是真的要"塌",也得先看看这"房子"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吧?
阎维文的"房子",是用青春年华垒起来的。
是用5岁采沙杞、13岁跳舞挣钱的苦日子打下的地基。
是用边防哨所里,冒着严寒唱给战友们听的歌声砌起的砖墙。
是用35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守护妻子的深情铺就的屋顶。
这样的"房子"怎么可能因为一件衣服就倒塌?
说白了在这个人人都爱盯着明星艺人道德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表象迷惑了?
动不动就扣上"道德失守"的帽子,这样的网络狂欢,真的能带来什么价值吗?
老艺术家的价值,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
他们的故事不该被简单的数字定义。
看看阎维文的一生,从贫困少年到军旅歌手,从默默无闻到春晚常客,从不离不弃的丈夫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这样的人生履历,哪是几个数字就能否定的?
所以说想让阎维文"塌房"?
抱歉这房子保熟,塌不了!
因为这不是靠流量堆起来的危楼,而是用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垒起来的生命之屋。
如果非要给这场争议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像阎维文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用作品打动人心,用人格感染他人。
这才是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