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锤四十,大锤八十。”这句黄宏小品的经典台词,已经深深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可即使是连续上春晚24年的“钉子户”,如今也有十几年没有在荧幕上看见他了。
自从他卸任八一厂厂长的职位之后,就变得十分“神秘”,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那么如今已经64岁的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黄宏的“戏精”潜质,好像就是天生就有的,1960年他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一个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快板演员,在演艺圈混迹多年,非常深刻的明白这行的艰辛,并不希望儿子走自己的老路。
可是黄宏对表演的热爱,却像野草一样,在心底疯狂生长,他从小就有惊人的表演天赋。
邻居奶奶思念远方的准儿媳,整日唉声叹气。
年仅13岁的黄宏灵机一动,就戴上女人的头巾,穿上女人的衣服,模仿女孩的语气和神态,去逗奶奶开心。
他惟妙惟肖的表演,不仅让奶奶喜笑颜开,也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觉得或许这孩子真的有表演的天赋。
197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区文工团,算得上是正式走上了他的演艺道路,这无疑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
一年以后他在辽宁春晚表演了一个小品,虽然观众的掌声不多,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正式登台,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后来他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在这里他掌握了各种表演知识,这也是日后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
万事具备,只欠上台,29岁的黄宏终于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不仅对黄宏的演艺道路非常重要,对国内喜剧小品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在一年之后的元旦晚会上,黄宏与宋丹丹合作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两人一炮而红。
黄、宋两人凭借其完美的现场发挥和贴近生活的主题,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共鸣,一夜之间两个人的名字家喻户晓。
这对黄金搭档的默契配合,也让黄、宋二人成为了春晚舞台上的常客。
后来他们俩又合作推出了《手拉手》等爆款小品,两人的组合在喜剧小品界达到了顶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父亲不再对黄宏的演艺事业持反对意见,但对儿子的要求却更加严格。
每次儿子在春晚上表演完,他都会一遍又一遍地看录像,像是批改作业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点评,认真指出不足的地方。
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黄宏,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从他29岁第一次上春晚,52岁最后一次出现,黄宏连续24年登上春晚舞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钉子户”。
他的小品不只是逗大家笑,还能用幽默的方式反映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讲老百姓的事。
黄宏演的那些角色,都是普普通通的底层人民,每一种角色都演的好像他真是干这个活儿的人,让观众印象非常深刻。
黄宏的表演,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更是用艺术的形式,宣传着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在竞争激烈的春晚上,能这么多年站稳脚跟,靠的可不是吹吹捧捧,而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自从他不在春晚中出现以后,他就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个职位在军队系统内的文艺圈,举足轻重。
除了厂长的职务,他还兼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身兼数职,责任重大。
从台前到幕后,黄宏的转型堪称顺利,他积极推动八一厂的发展,组建了西北军委文工团。
黄宏还经常参与和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并亲自管理电影制片工作,身体力行的完成自己的职责。
那段时间黄宏几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为制片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只过了三年,演艺圈里就突然传出一个消息,他不再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了,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大家马上就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黄宏离职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也有人说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有人编出各种“内幕消息”。
一时间流言四起,大家都议论纷纷,可是面对外界乱七八糟的说法,黄宏却选择了沉默,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或许在他看来,人走茶凉是职场常态,体面的告别也是一种智慧。
正当人们以为他就此放弃演艺事业时,两年后他带着电影《血狼犬》再次告诉观众他还在!
直接将黄宏的卸任事件中,那些传的沸沸扬扬的谣言,全都一举击破。
卸任之后卸任厂长后,他并没有就此沉寂,他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另一个领域,话剧表演。
对黄宏而言,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来对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的尝试。
黄宏的在话剧表演上还是很有天赋的,演了这么多年的小品,这种考验临场发挥的表演形式更加让他如鱼得水。
黄宏用心研究自己的话剧风格,学习不同的表演技巧,还经常跟其他话剧演员交流切磋。
家人和朋友也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话剧之路。
结语如今已经64岁的黄宏,虽然已经肉眼可见的衰老,脸上的皱纹也有很多,不过也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状况。
但是他精神气非常足,依然在为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事业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并且虽然他早已卸任了八一厂的厂长,可他的职级待遇依然在,甚至可以给他配一个警卫员,这样的晚年生活想来不会差多少。
信息来源:黄宏抖音百科
北晚在线:黄宏副军级待遇可配警卫员 退休以后可享受离休待遇
齐鲁晚报:黄宏:厂长难当
北京日报:直播|探班话剧《上甘岭》,黄宏分享幕后震撼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