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叶剑英选他扮演毛主席,一演就是27年,李讷见到他感动到哭

内地明星 1 0

在中国影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型演员,他与伟人毛泽东有着不解之缘。1967年的一次偶然火车邂逅,让30岁的胡诗学(艺名:古月)发现自己与毛主席的惊人相似。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让他在此后27年的演艺生涯中专注扮演毛泽东主席,出演87部影视作品。当他饰演的毛主席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时,不仅赢得观众的交口称赞,更让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见到他时感动落泪。这位被叶剑英元帅亲自选中的演员,用毕生精力诠释伟人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7年12月26日,在湖北汉口一处普通的民居中,一位男婴呱呱坠地。这个特殊的日子恰好是毛主席44岁的生日,男婴的父亲为他取名胡诗学。

命运从来不会眷顾每一个人,胡诗学出生不久便失去了双亲。年幼的他只能与姐姐相依为命,在动荡的战争年代艰难求生。

1943年,六岁的胡诗学随姐姐辗转来到大后方桂林的一家孤儿院。战火纷飞中,孤儿院又不得不从桂林迁往南宁,在那段艰苦岁月里,胡诗学和姐姐在孤儿院度过了四年光阴。

新中国的黎明终于到来,1949年南宁解放带来了转机。胡诗学的姐姐通过一次机缘成为了地方部队的文艺战士。

对于年仅12岁的胡诗学来说,离开相依为命的姐姐是难以想象的事情。部队首长看到这对相依为命的姐弟情深意切,特批让胡诗学也能跟随姐姐一起在部队生活。

军营的集体生活给了胡诗学温暖的依托,也为他指明了人生方向。在部队文艺团体的熏陶下,胡诗学逐渐展露出艺术天赋,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文艺战士。

随着时间推移,胡诗学在部队中表现出色,一步步晋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干,他最终成为了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科科长。

这个从孤儿院走出来的少年,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不会想到,命运正准备给他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他30岁之前的人生里,从未有人提起过他与毛主席的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这个湖北汉口出生的孤儿,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特型演员之一。

1967年的一个平常日子,三十岁的胡诗学坐在开往昆明的火车上。对面的陌生乘客一直盯着他的脸庞打量,这种打量让这位年轻的文化科长感到不自在。

当他皱眉询问对方时,那位乘客默默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宣传画。他将画像展开,来回对照胡诗学的面容,周围的乘客也不由自主地围拢过来,纷纷惊叹两张面孔的相似之处。

这次偶然的火车之旅让胡诗学开始注意到自己与毛主席的相似。下车后,他专程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挂在家中墙上。

站在镜子前,胡诗学细细端详着自己的容貌,又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画像。他开始刻意模仿画中毛主席的姿态,找来一顶八角帽戴上,又借来一根香烟叼在嘴边,手插腰站在镜子前反复揣摩。

就在这个时期,文化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一份重要文件。1977年,这份《关于挑选特性演员的通知》,在全国文艺界掀起了一场寻找领袖形象的热潮。

各大电影制片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与领袖人物相貌相似的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更是专门成立了特型演员组,在全军系统内展开选拔工作。

1978年,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胡可来到昆明军区检查工作,由胡诗学负责接待。完成日常检查工作后,胡可在闲谈中谈及了这份选拔特型演员的文件。

胡可仔细打量着胡诗学的面容,直言他与毛主席的相似程度令人惊叹。他建议胡诗学可以考虑转型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在银幕上塑造伟人形象。

虽然胡诗学从未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但胡可认为这并不是问题。他鼓励胡诗学的妻子桂萍,作为一名专业演员可以在表演方面给予丈夫指导。

在胡可的建议下,胡诗学来到云南省话剧团进行试装。当他穿上话剧《西安事变》中毛主席的戏服,经过简单的妆面处理,整个化妆间顿时鸦雀无声。

摄影师从各个角度为胡诗学拍摄了一组定妆照。这些照片被胡可带回北京,摆在了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面前。

叶帅拿起放大镜,仔细审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毛主席"照片。当他看到胡诗学的照片时,放下手中的红笔,专门叫来军委秘书长耿飚共同观看。

叶剑英元帅在胡诗学的照片背面画上了一个红圈。这个简单的圆圈,标志着这位昆明军区文化科长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踏上一条专注塑造伟人形象的艺术之路。

1980年的新年伊始,43岁的胡诗学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特型演员组。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艺名"古月",这个名字很快便在中国影视界广为人知。

古月在临时居住的旅馆里贴满了毛主席不同年龄段的照片。他每天站在照片前,反复揣摩主席的形态动作,力求将每一个细微的神韵都烙印在脑海中。

1981年,古月迎来了第一个重要角色,在成荫导演执导的《西安事变》中扮演毛主席。为了让外形更加贴近毛主席,他不惜忍痛一根根拔掉前额的头发,只为达到完美的形似效果。

在拍摄现场,导演成荫对这个从未系统学习过表演的新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古月在每一次被指出问题后,都会主动找到导演请教演技要领,一遍遍打磨自己的表演。

这部电影上映后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也让古月在银幕上完成了对毛主席形象的首次塑造。而这次成功的尝试,坚定了他专注扮演毛主席这一个角色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还原毛主席的语言特点,这位出生于武汉、在广西长大、后来又在昆明工作的演员,开始刻意练习说湖南话。即便在生活中,他也坚持用湖南口音交谈。

1983年12月26日,正值毛主席九十诞辰,古月应邀在北展剧场的中央歌剧院专场演出中,出演歌剧《长征》中的毛主席一角。演出结束后,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在北京饭店宴请全体演职人员。

杨尚昆特意找到古月,向这位新晋的"毛主席"传授经验。他告诉古月,要在生活中也保持对人物的感觉,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充满毛主席的气度与风范。

古月立即采纳了杨尚昆的建议,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揣摩毛主席的行为举止。在聆听他人讲话时,他刻意模仿主席的习惯,用耳朵倾听而不直视说话人。

为了追求更高的还原度,从不吸烟的古月也开始学习抽烟。他反复练习毛主席吸烟时的每一个细节动作,甚至连手指夹烟的角度都力求完美。

在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下,古月的表演越发纯熟。他的银幕形象不仅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更得到了许多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的肯定。

这种专注与投入,让古月在27年的演艺生涯中,成功塑造了87部影视作品中的毛主席形象。他用自己的方式,让观众在银幕上重温了一代伟人的风采。

199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启动了《大决战》系列电影的拍摄计划,这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古月再次接到扮演毛主席的重任,在拍摄期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毛主席的女儿李讷。

李讷和丈夫王景清来到西柏坡参观时,表达了想见见演员的愿望。正在拍摄的古月接到消息后,来不及卸妆就赶回了住处。

当李讷见到古月的那一刻,眼前的这位"父亲"让她瞬间落泪。她紧握着古月的手,向他讲述了自己儿时在西柏坡牵着父亲手指漫步的往事。

这次会面让古月的表演得到了最珍贵的认可。不久后,《大决战》剧组获准进入中南海拍摄外景,这让古月有机会走进毛主席生前的办公室和卧室。

在中南海,许多曾是毛主席生前的警卫和卫士的工作人员,都把古月当作"毛主席"来对待。特别是陪伴毛主席十五年的卫士长李银桥,更是与古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银桥在与古月相处时,自然而然地保持着对毛主席的那些习惯。他们一起合影时,李银桥总是将古月簇拥到中间的位置,上车时也要求古月先上。

古月的努力得到了影视界的高度认可。1990年,他凭借在《开国大典》中的精彩表演,摘得了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桂冠,同时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三年后,古月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中的出色表现,再次为他赢得了第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这些荣誉见证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在古月的规划中,他立下了在100部影视作品中扮演毛主席的宏愿。然而命运没有给他完成这个目标的机会。

2005年7月2日,古月在参加广西的一场活动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8岁。他的离去,让这个百部作品的梦想永远停留在了第87部。

尽管古月已经离开十多年,但在许多中国观众的心中,银幕上的毛主席永远定格在了他的模样。他用27年的坚持,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一个演员对艺术的执着,对角色的忠诚,以及对一代伟人的深深敬意。这种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

标签: 李讷 古月 叶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