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老孙 100岁了还被大家喜欢 特别荣幸

内地明星 2 0

成为“网红”之前,老孙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那种;成为“网红”之后,他的日常处处闪光。11月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见到了已迈入101岁的老孙——孙志英。

“爷爷早上起来发烧了。”11月6日上午,约定的采访日,孙媳妇皎皎给记者发来了信息,担心爷爷身体吃不消。

他们在渭南富平租住的院子离县城不远,养着一只见了陌生人就狂吠的白色拉布拉多,院子里石榴树已经挂果,摘下来的柿子躺在地上晒太阳。皎皎说:“爷爷这会儿躺在床上,你们进来看看。”

老孙祖籍是西安市临潼区,2019年跟着到富平打工的孙子小孙一家定居在此。“你看这石榴,租来的院子后院带了2亩柿子树,但爷爷心里最喜欢火晶柿子。”皎皎说。

盖着红绸缎被子的老孙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尽管身体不舒服,有人一进屋他还是坐了起来,还要握手。

“我爷爱热闹,得知有人来采访很高兴。”皎皎说。

老孙张口第一句是:“我是个苦命娃,亏得我这孙媳妇好,把我照顾得好的很。”第二句是:“我1924年6月13日生,属老鼠。”

老孙的3个孩子和老伴都已先后离世,老二即皎皎的公公今年7月确诊食道癌晚期,8月离世,出殡那天老孙躲在角落送别的视频惹得网友落泪。孑然一身的老孙私下半是宽解半是安慰地对孙子一家说:“你爸应该是追着你婆他们上天享福去了!”

问他咋看生死,他说:“都是命,你能拦住死?!”

尽管采访当日身体欠佳,老孙的状态仍然能用耳聪目明、脸色红润等与高龄老人稍显疏远的形容词描述。

而对过往的回忆中,老孙能清晰地说出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件,只是时而自相矛盾,时而语焉不详。

老孙称自己不满一岁时,爱唱戏的父亲就离世了。“我从小主要靠我婆(奶奶)抚养,还曾在咸阳大伯家里寄居。”老孙对童年的记忆用“满是伤痕”来概括,他记得自己曾受过冷遇,甚至还记得独自坐在坟头大哭,但却记不得是因何事。

1951年,老孙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前往河南郑州兵站应征,成了一名铁道兵。“当兵就要天天训练,不光跑步还要打靶,我练习过的纸靶子当时都存了几十盒。”

老孙上世纪50年代结婚。“大概是1954年,我当时随部队到山东邹县(1992年撤县设“邹城市”),你知道不?就是孟子的故乡。我媳妇比我小10岁,也是临潼人,我俩的村子离得不远。我俩是包办婚姻,丈人爸把她送到兵营来结婚,但毛主席提倡要自由恋爱,我发愁咋登记呀!连长悄悄给我说‘你俩登记时都说自由恋爱不就对了’,这才把婚结了。”

1958年,老孙到了格尔木,参与青藏铁路一期修建,只待了短短一年。“当时,格尔木到处是砖,我们还用‘太拖拉’(注:老孙说是当地拉砖的一种车)拉砖,拉10吨拖10吨。”老孙说,“接着三年困难时期,工程暂停,我又回临潼了。1959年,一户4个人,公社一年才发360公斤粮,吃不饱,只能沿着铁路要饭,要饭也要不到。”

尽管不少记忆已“断档”,老孙却能时不时就冒出一些极富年代感的话。

得知记者姓付时,老孙立刻问:“你知道傅作义不?”接着自问自答地说,“他不光会打仗还会治水,毛主席才让他当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造福人民。”

接着他又来了一句“赫鲁晓夫是个最大的坏蛋”,问他为啥,他说:“1960年,就是这个坏蛋在一个月内撤走苏联专家,还耽误了在阎良制造的我国第一架轰炸机轰6的进程。轰6是仿制苏联图16轰炸机,但因专家撤回,严重影响了这个飞机的制造进程。”

老孙说着伸胳膊想拉开床头的抽屉,够了几次没够到,一旁的小孙赶紧上前帮忙,他知道爷爷想取书。

他拿着封皮已不见、书页泛黄又翻烂的书说:“第一个就是秦腔《白蛇传》的唱词,西湖‘人间美景胜天宫’、‘苏堤上柳绿花红’的美景,让在峨眉山受尽凄冷的白娘子触景生情……秦腔的唱词是真好啊!你知道法海是个啥?他就是个螃蟹精啊!”书的侧面仅剩的半截书封显示书名是《秦腔名家折子戏精选》。

小孙在一旁说:“我爷爷随他爸,能唱戏还能唱歌!”

今年10月初,孙子、孙媳带老孙去杭州,正是深知老孙喜爱《白蛇传》向往杭州,想帮他圆梦,想让他不留遗憾。

“曾是铁道兵的爷爷甚至没见过高铁,所以我们想着一定要让爷爷坐高铁来一次跨越几千公里的旅游,来见证祖国铁路的发展。”皎皎说。

老孙爽快地说:“西湖美!孙子把轮椅推得很快,我心情特别好,远远看了雷峰塔。娃还带我去了灵隐寺祈福,那里到处都是石刻造像,真好!”

“我爷还要看‘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都看了。”小孙说。

10月下旬,小孙夫妻俩又带着爷爷动身前往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老孙说:“我以前去过北京,但没有看过升旗,这一次我孙子背着我看国旗升起,我心情真是激动!”

问他北京好不好?和以前去变化大不?老孙想了半天说了句:“人家酒店的被褥里外都是白的、软的。”

老孙接着说:“自从皎皎来我家之后,我享的福就大了。”他指着床单说,“你看床单一周洗一次。”又指着外套裤子说,“这几天就换一次,都是我皎皎娃的功劳!”

小孙在一旁说:“爷这都是我们晚辈该做的。我就希望你每天心情舒畅,每天早上把牛奶泡馍一吃,下午把饭好好吃完,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活。”

“对,我活200,你活270!你们要比我多活照顾我呢么!”老孙笑着调侃说。

对网上转发的记录一老一小生活的200多条短视频,皎皎小两口也有话要说。

“起初真就是记录生活,发发朋友圈。尤其想让当时还在临潼的公公婆婆看到我们把爷爷和孩子照顾得挺好,让他们放心。”皎皎说,“没想到,这种隔辈亲以及作为孙媳妇的我与爷爷间的暖心互动一次次引发关注和热议。最关键的是:爷爷在其中收获了快乐。爷爷说过,‘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100岁了还能有人喜欢,特别荣幸’。更有不少网友粉丝经常私信问爷爷的身体,让爷爷觉得温暖和发自内心的激动、开心。我们总一遍遍地回复感谢。这些暖心的互动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当然这也是我俩送给孩子的一份成长记录。”

小两口今年都是36岁。皎皎学过园林设计,嫁给小孙前,还在广告公司专职摄影,因此对短视频的台词和镜头感都有“要求”。而干网线、宽带安装的小孙则说:“真实就行!”好几则流量巨大的视频都出自他手,他还说,“我觉得这些视频无形中还强化了家庭里尊老孝老的氛围,现在俩闺女拿到好东西时都要先跑到太爷爷跟前献殷勤!真是个好事儿。”

皎皎也说:“如果我们的短视频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老年人的可贵与可爱,明白老人可能并不是累赘就更好了,谁家没有老人?谁不会老呢?!”

小孙感谢爷爷在自己彷徨时,把自己向皎皎推了一把。“当时,我们已经处了一段时间,互相很有好感。她才向我说起‘前夫猝死,还带着女儿,也必须照顾前公公和婆婆’,说实话我心情复杂,跟爷爷聊聊,他只说了一句,‘娃好,你俩合得来就能行’!”

小孙对媳妇说:“咱爷说,男人脸皮要厚些!”稍停顿了一下,又有所指地说:“咱爷一直让着咱奶。咱奶那张嘴,不是总数落咱爷,你见过咱爷还嘴没?咱爷还到处宣传他的理念‘两口子凡事先商量,商量好再做,商量不好就不要做’,但咱就是没看到爷和奶红过脸啊!”

皎皎则说:“其实我们这一大家子真不容易:我爷爷,我现婆婆,我前婆婆和公公,两个女儿,各有各的遭遇。但对我们两口子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吧!我前夫是家中独子,因病猝死后还留下一个长住精神病院的妹妹,我怎能撂下前公公和婆婆?前公公这些年一直在外干保安,包吃包住养家糊口。自我把大女儿从前婆婆那儿接回,她基本就一个人在家,我把她接到我这儿不仅能继续和孙女一起,还能感受城里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娘家父母也没闲着,前一段我俩带爷爷上北京时,我父母带着我舅、我姨、我妹和我表妹从大荔老家过来,给我们把后院2亩熟透的柿子摘完。真不容易,所以谢谢我老公能接纳这一切。”

小孙这次只回了一句:“咱爷的为人在那儿,当孙子的也不敢太差!”

这话老孙没听到,听到了肯定会高兴,也许普普通通大半辈子的老孙不会想到:在百岁高龄时不仅成了家中一宝,更成了网友一宠。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文 陈团结 图 B48

普通人的一生也值得被记录

嗨!老伙计们,见字安好!
这么多年,每次用文字、影像记录不同人生故事,再通过报纸、视频分享给你们时,我们也好奇:报纸或屏幕后正看故事的人,你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是否愿意说来听听?
现在,机会来了!《华商报·颐养周刊》“忆往昔”栏目,常年征集稿件与线索,期待你们的回忆与分享。请敞开你记忆的门,把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浮浮沉沉、记忆犹新或是刻骨铭心娓娓道来。

人生百态,邀你来讲,一起来赏。

你可以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简述你的故事,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与你联系,倾听并记录。

标签: 网红 皎皎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