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这一场汪小菲和大S的“赡养费风波”,既是他们之间的经济纠纷,也是网友围观的家庭伦理大戏。随着马筱梅的回应,越来越多的细节浮出水面,大家最关心的,可能不是钱,而是“脸面”。
大S和汪小菲的婚姻,曾是“豪门联姻”的典型范例。可是现在两人早已分道扬镳,但偏偏“余震”还在持续。20万的赡养费传闻被否认,马筱梅正面回应,说没有这回事,还透露出一种无奈:“凭啥要拿钱去‘供养’伤害过自己的前妻?”这样的直接发声让网友很是拍手称快,一方面是“为男方正名”,另一方面则引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都说婚姻是场合作,离了之后是不是就该互不相欠?
看似简单的经济纠纷,实际是个“责任分摊”的问题。马筱梅的一句“只会支付法律规定的抚养费”就是个风向标,背后透露出一种态度:不拖泥带水,不做慈善。按照法院的裁定,每月23万抚养费已是定数,汪小菲不可能继续“补贴”过去的感情,未来更不会为大S的日常生活埋单。用网友的话来说,离婚意味着经济上断得干净,孩子是两人共同的责任,但不代表还要为“前妻买单”。
而且,让人困惑的是大S对“探视权”的阻挠。看得出来,汪小菲并不放弃与孩子的联系,但一边出钱、一边却只能见一个孩子,这种“单向付出”的关系让人心生疑问:为何大S似乎把孩子当作“筹码”,而不是“桥梁”?这不禁让人怀疑,这场戏的重点究竟是孩子的利益,还是大S的“自我意气”?其实,婚姻结束了,双方已无感情基础,留给孩子一条相对干净的成长路径,不是更好的选择吗?相反,频繁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纠纷中,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在日后造成家庭观念的错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两人的“经济联结”已经从根本上削弱。汪小菲已经不再拥有台北的资产,基本断绝了大S继续“财政依赖”的可能。大S或许需要适应这种现实,终究不能一边“拒人千里之外”,一边又期待经济上有人“雪中送炭”。毕竟,彼此分开了,经济上该断则断,藕断丝连对谁都不好。
当然,汪小菲这边的回应方式也透露出一些“转型”意味。他从过去的情感纷争中逐渐抽身,开始专注自己的事业与未来,这让人看到了他对“断舍离”的理解,似乎终于明白了感情的后账本该放下。放下对旧情的执念,不再对前任的生活“买单”,这无疑是一种成熟。或许汪小菲用行动告诉大家:有些感情,就该止于分手,分开了就不该再彼此牵绊。
行文至此,笔者想问:婚姻之后还要“道义援助”吗?离婚就该彻底断了的关系,为何要继续纠缠不清?成年人该有成年人的方式,撇清经济上的依赖,才能真正放下过去。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