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子和黄圣依的话题度很足,也使得某个名字一而再、再而三被网友提起

内地明星 8 0

因为#再见爱人#,杨子和黄圣依的话题度很足,也使得某个名字一而再、再而三被网友提起。

这个名字是:施 建祥。《叶问3》的发行方就是他。

施 建祥是上海崇明人,1964年生,他家条件还不错,所以,他读了中专并成为印刷厂的工人(那个年代,这已经是铁饭碗了)。

在印刷厂干了差不多10年,他存下了将近四万多块钱。是七十年代的十四万多哦,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国企改革,让施 建祥产生了危机感,他觉得国企不可能是铁饭碗,要下海去闯。

当时,美国一家石油公司想开拓中国市场,需要找经销商,然后,他就去找人洽谈。那时候,他的英语水平并不很高,但全国大多数人都不会半句英语的前提下,他已经是个佼佼者,他敢想敢说,还真拿下了经销权。

这个决策,让他在四年内赚了上亿。是九十年代的上亿哦。

1999年,上海四家国企经营困难,施 建祥决定去收购。说是收购,其实就是侵吞国有资产。

一般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是原来的厂长把地皮、厂房、设备都抵押给银行,高评高贷,贷到一笔钱,然后呢,果真还不上了,申请破产。

在破产之前,去外面找个人来收购(有些是原先的工厂领导收购,反正这时候他们就能掏出钱来搞收购了)。收购的时候,那肯定就要压低工厂的价格。

比如,一款机器,找银行的贷款做抵押的时候,估值是一万。找人收购的时候,就只能卖五千。

然后呢,这些人就弄到了国有资产。原来欠银行的钱,能还上就还。还不上,那也是之前的工厂欠的啊,跟现在的私营企业有啥关系?

施 建祥就是用类似法子,跟上海四家国有工厂里的高管相互勾结,把四家工厂收归己有,并开足马力搞出了全国第一条电话线生产线。

有了这些资本,他找银行去借钱,贷到了十个亿,加足马力搞生产。

到2007年的时候, 施 建祥就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但怎么讲呢,做实体还是来钱慢。

看别人搞金融赚到盆满钵满,施 建祥很心痒痒。

2009年他开始搞金融,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才第一年就赚到了快三倍的利润,这让他感到很震惊——来钱太TMD的快了。

毕竟,他只是小试了一下,根本没认真玩啊。

然后,他开始加大投入。

赚到足够多的钱之后,他又想要名,于是,开始涉足影视业。

2011年,他成立了合禾影视公司,拍了部电影叫《八星报喜》(我没看过),但利润很少。

他觉得这样搞还是不大行,就把金融投资跟影视结合起来。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先推出个理财产品,说你投资一部电影,投一百块,等电影上映就还你120块。

人们没见过这种模式,又觉得投个一百块也不算多,很多人纷纷投钱,几个月施 建祥就拿到了十个亿的现金。

然后,他拿着这些钱收购了香港两家公司。他看好甄子丹和泰森参演的《叶问3》,就用香港一家公司的名义把电影的发行权买了下来,可就是压着,不让电影上映,而是先去搞宣传,让大家都加入他的投资圈。

与此同时,他用另一家香港公司找来范冰冰、刘烨、范伟等,投资四个亿拍了电影《大轰炸》。拍完后,也不着急上映,还是到处搞宣传,吸引大家加入他的投资圈。

到这时候,几部电影都还没上映,但投资人给的钱早就收回了投资成本,还让他大赚,血赚。

2016年,《叶问3》首映,三天票房就快到5亿,这太异常了,广电总局介入调查,发现《叶问3》票房造假。

消息已经曝出来了,但他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没高位套现,他也着急,但投资者觉察过来他有问题,开始要求退款......

这时候,施建祥也顾不得香港两家公司的股票了,弄了两张假身份证和两张假护照,先跑到香港,接着又从香港跑到美国。

而买了他的理财产品的人有四万人,涉案金额差不多160个亿。他也因此上了“红通”。

到了美国,他给特朗普的募捐机构捐了五万美金,就为了能跟特朗普合个影。

后来,他又在美国人面前显摆自己跟特朗普很熟,发行数字货币,然后被美国“FBI”调查。

但他的罪名只是非法入境.......不知道接下来剧情会如何发展。

而他跟杨子有啥关系呢?是当年,杨子成立的火传媒的第二年,就负责起了施 建祥担任制片的电影《叶问3》《大轰炸》的宣传工作。电影宣发仪式上,杨子卖力控场。

但很快,施 建祥逃往美国,负责电影宣传的火传媒也陷入了大规模裁员引起的讨薪风波。

有人说,杨子收了七个亿,但我感觉更大的可能是:杨子作为乙方,宣发成本已经投出去了,但没能收到甲方爸爸给的宣发费。这笔生意,应该是做亏了。[笑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