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但是他的爷爷更牛

内地明星 8 0

许多人知道冯巩的曾祖父冯国璋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不仅是北洋军阀的直系首领之一,还曾短暂出任民国大总统。作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在政坛上风头一时无两,以果敢和权谋著称。然而,在冯家后代的故事里,却有一位人物比这位权倾一时的直系首领更令人称道,他就是冯国璋的儿子——冯家遇。不同于前辈冯国璋的政治生涯,冯家遇放弃了从军从政的道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实业之路。

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压力,甚至不惜“装病”来拒绝某些势力的拉拢——这位隐秘的实业家究竟是如何坚守清白、远离权力漩涡的?

冯巩的家族背景与演艺生涯

冯巩,身为中国著名的喜剧表演艺术家,长久以来都以其独到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爱戴。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与韩雪、邵峰、闫学晶一起,为全国的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相声剧《不能让他走》。

在那个春晚的舞台上,冯巩穿着一身传统的中式长袍,脸上带着他标志性的微笑。他与韩雪、邵峰、闫学晶之间的台词对白,充满了幽默与智慧的火花,不时引得台下观众爆发出阵阵笑声。剧中,冯巩扮演的角色多次利用巧妙的语言和生动的肢体动作,将一个普通故事转化为充满趣味的表演。

随后,在同一年,冯巩参演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中,他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更加严肃和历史性的人物——他的曾祖父冯国璋。在影片中,冯巩精心营造了冯国璋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形象与气度,他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句台词都透露出这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拍摄过程中,冯巩与导演和剧组成员深入讨论角色的塑造和历史背景,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冯国璋。在片场,他详细研究了冯国璋的历史行动和语言表达,甚至在服装和妆容上都要求尽可能地贴近历史记录。影片发布后,冯巩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赞誉。

冯国璋的政治生涯与影响

冯国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与军事人物,他的影响力遍及辛亥革命及其后的多次历史事件。作为北洋军阀直系的首领,冯国璋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举动举足轻重。当时,革命的风潮迅速席卷各地,湖北武昌成为了革命的中心地带。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一时措手不及,急需有人出面镇压,便派遣了手握重兵的冯国璋前往镇压。冯国璋率领北洋军一路向南挺进,这场行动在镇压革命的同时,也为他树立起一股威严的形象,使其在清末和民初的政坛声名大振。

随着辛亥革命结束,袁世凯开始逐步掌控政权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冯国璋深知袁世凯的野心和手段,二人表面上维持良好关系,但在内心深处也各有盘算。袁世凯称帝的念头渐露端倪时,冯国璋的态度耐人寻味。作为直系军阀的创始人,冯国璋在军队中威望颇高,袁世凯自然需要他的支持。于是,袁世凯为了拉拢他,将其任命为参谋总长,并在多个重要的军事决策中与他共同讨论。然而,冯国璋对此角色一直持谨慎态度,虽然位居高职,但对袁世凯的帝制计划却未予积极支持。

袁世凯最终宣布称帝,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对浪潮,许多昔日的部下也与其渐行渐远。冯国璋虽然未公开反对,但也没有坚定支持。之后,他联合其他几位军方将领一起发出逼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这无疑是一次明确的态度表露,表明冯国璋与袁世凯在立场上的分歧。袁世凯的称帝计划最终流产,1916年袁世凯去世,冯国璋的政治地位随之上升。

在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驻扎在南京负责南方事务。北洋军阀内部的纷争愈发明显,冯国璋也身陷其中。随着时间推移,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形成了所谓的“府院之争”。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冯国璋虽然身居高位,却不得不小心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张勋借此机会试图复辟清朝,但段祺瑞及时出手将其镇压,稳定了局势。

复辟事件平息后,黎元洪辞职,冯国璋临时接替总统职位,并前往北京履行代理总统的职务。此时,他在直系军阀中的领导地位更加稳固,担任国家代理元首,使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然而,作为代理总统的冯国璋并未完全掌控局势,段祺瑞重返政坛担任国务总理,直系与皖系之间的权力斗争持续不断。在这种局面下,冯国璋的处境颇为微妙,既要平衡各方势力,又要保持自身的地位。他在政治上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不偏不倚,尽量保持一份平衡。

1918年8月,冯国璋宣布辞去副总统一职,随后返回河间故里,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军政生涯。辞职之后,他选择隐居田园,远离了纷扰的政坛。

冯家遇的工业投资与社会贡献

20世纪初,冯国璋的孙子冯家遇,选择了与家族前辈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德国柏林工学院完成化学冶金专业的深造后,他毅然投身实业,与政界保持距离。

回国后,冯家遇在天津创立了大陆银行和大城银行,率先推动了地方金融的进步。作为金融家,他敏锐地察觉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力求通过银行的运作激活区域内的产业链。他的银行业务主要面向当地实业和商户,通过贷款和资金支持,帮助许多中小企业起步或扩大经营规模。不久后,冯家遇更进一步,将注意力转向工业生产,尤其是当时新兴的涂料行业。

冯家遇创办了天津东方油漆厂,并在短短几年内推出了“灯塔”牌油漆品牌。该品牌迅速打响了名气,质量稳定、耐用,逐渐拓展到全国其他地区。由于其产品的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灯塔”牌油漆在消费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冯家遇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和对技术的严格把控,使东方油漆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涂料行业的先驱之一。

1917年,冯家遇在实业领域再次迈出关键一步,投身电力行业,筹建了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投入巨资,并与多位知名实业家合作,在保定南关府河北岸建设发电厂。这家电厂引入了从美国进口的175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他的带领下,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于1921年建成发电,这一项目使保定成为华北地区电气化的重要城市之一。

随着保定市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冯家遇在1923年再次投入重金,增购了德国制造的300千瓦发电机组,扩大了电厂的发电能力。在他的管理下,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电能力逐步提升,最终达到1365千瓦。到了1937年,该电厂已经有2912个用户,共安装了22165盏电灯,被国民党建设委员会列为中国自行经营的47家一、二等发电厂之一。

抗战时期的艰难抉择与坚持

抗日战争时期,冯家遇在天津依旧生活,但时局动荡、社会变化剧烈,尤其是日本侵占华北地区后,许多原本的爱国实业家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道德压力。冯家遇因为其影响力和在地方上的威望,成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关注对象。作为伪政权的主导者之一,王克敏试图拉拢一批地方有声望的名流加入,来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冯家遇作为天津的知名实业家,在地方上德高望重,对社会和经济有着深远影响,王克敏多次派人前来游说他,希望他能出山,在政务委员会中担任要职。面对这样的压力,冯家遇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自己从事实业、远离政界的立场。

为了让王克敏彻底死心,冯家遇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外宣称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以病重为由谢绝了所有的官方邀请。为了进一步表示自己的态度,他甚至不惜涂抹黄胆水在面部,以假装脸色蜡黄、病态沉重。他对来访的伪政府官员言辞恳切,表示自己已然年迈,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完全无力承担公职事务。对方见他一副体弱多病的样子,加上冯家遇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实业家,深居简出,无意参与任何政事,最终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在那个动荡年代,许多曾经的同仁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些人在压力之下勉强屈从,有些则身不由己地卷入政治漩涡,而冯家遇的坚守和坚持显得尤为难得。他的家人、朋友也深知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都尽可能地减少与外界接触,以免受到牵连。

冯家遇的住宅变得更加清静,他一心将家族产业托付给年轻一辈打理,自己则更加低调地生活。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威逼,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实业家和社会公民的本分,竭力保持清白。可惜,天不假年,在冯家遇六十五岁这一年,他因病重不幸去世。

参考资料:[1]吕木木.冯巩:平民化的影帝[J].华人时刊,1999,0(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