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娟:一双“大眼”震撼全国,31年过去,如今援建3所希望小学

内地明星 7 0

1991年北京摄影师解海龙手指一按,让“大眼女孩”苏明娟震撼全国。不仅收到了源源不断善款,还成了名人。

14岁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参会。16岁,不缺“钱”的苏明娟又差点无学可上。

如今31年过去了,苏明娟经历了什么,被选上二十大代表?苏明娟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983年,安徽金寨一户贫农家里出生一个小女孩,取名苏明娟。由于家境贫穷,从小苏明娟没穿过新衣服,即便是如此,依旧不能动摇苏明娟想要读书的心。

由于苏明娟家境贫寒,因此读书的机会来着不易,跟大城市的孩子不同,苏明娟所在的小学,用危房来形容都不为过。

因为这所学校,是村里年久失修的祠堂改建而来。距离学校有一定距离,每天上学都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为了准时达到学校,不少孩子都是跑着去学校。

可即便是如此,依旧不能阻挡学生们求学的心,因为这个孩子都知道,只有学会知识,才能出人头地,走出贫瘠的家乡,去看看外边的大千世界。

其实,苏明娟之所以如此懂事,完全是因为从小见惯了父母,每天像是陀螺一样,不停地运转,不是种地网鱼就是养蚕养猪,虽然做了很多活计,依旧活在温饱线。

苏明娟之所以有机会能够到“破旧的学校”读书,其实过程也是非常的艰辛。是苏明娟父母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对于这个机会苏明娟,格外的珍惜。

1991年,年仅8岁的苏明娟照常到学校上课,殊不知,一个意外来客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这个人就是解海龙,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记者。

当时解海龙所在的单位,要为希望工程拍摄一些宣传照,随后找到了生活条件艰苦,教学水平极差的张湾村小学。

虽然解海龙提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可能条件很艰苦,只是出乎解海龙预料的是,这所学校可以用危房来形容了,残破的外墙,没有玻璃的窗户,处处透露着一种艰苦的气息。

等到解海龙走到教室的时候,彻底被震撼了,一个坐满孩子的教室里,是各不相同的桌椅板凳。很明显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看到教室门口有人挡住了光,正在学习的孩子们纷纷抬起头查看。很快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摄影师解海龙,解海龙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份震撼心灵的画面记录下了。

希望工程宣传照

因为小女孩带来的震撼太过强大,即便是离开了教室,解海龙脑海里,依旧是那双挥之不去的眼睛。

小小的女孩子,冻得红肿的手紧紧握着铅笔,嘴巴因为缺水干裂起皮。但是一双澄澈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在告诉大家:我想读书。

因为画面太过震撼,解海龙没有了继续寻找素材的心思,带着名为“大眼睛”的照片,就回到了北京。

很快,这张照片被刊登在青年报,迅速引起各界关注,这其中就有希望工程办公室。不少人推荐以大眼睛作为希望工程宣传标示,引发大家关注农村失学儿童问题。

也许是苏明娟的眼睛太过震撼人心,结果就是,在登报后,苏明娟一夜成名。不少社会善心人士关注到苏明娟,为了帮助苏明娟完成读书的梦想,这些人捐款捐物。

其中甚至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把打工赚到的生活费,分享出来帮助苏明娟,除了金钱帮助之外,苏明娟的求学路上,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鼓励和支持。

当时,在得知苏明娟很可能变成失学儿童之后,有位资助者找到官方向苏明娟捐钱,然后每次都会写上一封鼓励苏明娟的长信。

也许是苏明娟太有感染力,1997年,苏明娟成为了当时年纪最小共青代表,还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全国大会。

出人意料的是,苏明娟的人生在一次次前往北京参会中,有了质的变化,不再是闭塞小山村的普通女孩,而是一个胸有天地的女孩子。

也许是起点太过,似乎大家关注的本质不再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是孩子对于教学对于未来的看法。未来采访这个名人,不少媒体争相报道。

除了媒体的过度关注,苏明娟还要面对来自同学的过度打量。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没有时间学习,始终是要输在起跑线上的。

1999年,16岁的苏明娟中考失利,即将面临不能上高中的窘境。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地一所高中破格录取苏明娟。

因为苏明娟的特殊性,导致同学们议论纷纷,每天听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苏明娟第一次有了想要逃离这里的想法。

为此,说服不了自己的苏明娟,开始逃学,离开被议论声包围的学校。可是这个情况却无法让苏明娟父母接受。

被找到之后,苏明娟被父亲狠狠地教育了一顿,可是当时的苏明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只想要逃离现实逃离学校逃离舆论压力。

看着自己一直很看好的苏明娟,居然有了厌学的心思,远在北京的解海龙焦急不已,不愿意苏明娟因此断送前程。

于是,焦急地解海龙只能隔空喊话各大媒体:希望大家尽量把目光放在希望工程本身,而不是用聚光灯毁掉一个孩子,一个艰难求学的学生。

此话一出,远在学校的苏明娟陷入了深思,是呀,小时候的自己,没钱读书,现在有机会读书了,为何不珍惜这个机会呢?

很快苏明娟想清楚了利害关系,明白自己能继续读书,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不能让好心人寒心。

想通了这一点的苏明娟,开始弥补自己学科方面的不足,渐渐地淡出大众视野,做起了双耳不闻窗外事的高中生。

由于苏明娟高中之后,基本没有好好学习,所以基础差了一大截,因此苏明娟回到了小学时候的认真努力,每天五点起床背书,晚上举着手电筒学习到半夜。

每到了撑不下去的时候,苏明娟没有认输,拿着冷水洗脸或者是清凉油提神,得到意识清醒了,继续回去题海战术中奋斗。

2002年,苏明娟奋战三年之后,苏明娟通过高考,考上了当地一所职业院校。走出了生活18年的张湾村,而且苏明娟还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成为撑伞的人

考上大学之后,苏明娟做到第一件事情,是给希望工程写信。苏明娟在信中写到:请把我每个学期定额的900元生活补贴,全部转给别的贫困生,帮助更加贫困的学生吧。

其实,这只是苏明娟做的第一件事。

自从考上大学之后,苏明娟一直努力学习,闲暇之余都在做兼职贴补生活费。等到大学毕业之后,苏明娟依旧没有忘记帮助需要帮助的失学儿童。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苏明娟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到偏远的山区讲述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孩子努力学习,勇敢的克服一些困难。

每年,苏明娟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捐款1000元,用以资助贫困生,让这些跟自己曾经一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可以继续读书改变命运。

除了捐款之外,其实苏明娟的公益之旅,从未间断过。比如,代表安徽省共青团代表参加全国会议。

2006年,苏明娟毕业的时候,因为支教带来的震撼,苏明娟联系了曾经让自己轰动全国的摄影师解海龙。

两人一番商议之后,将当年的《大眼睛》底稿进行义卖,所得的30.8万元,苏明娟没有私吞,而是在地广人稀上学更困难的西藏,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

至此之后,这所学校成了周围孩子最大的希望,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到偏远的地方上学。而这只是苏明娟走出去的其中一步。

如今距离苏明娟走红已经过去31年的时间了,如今的苏明娟脱离了大众的事业,到底生活得怎么样呢?

其实苏明娟毕业之后,就通过个人能力被安徽招行录取。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苏明娟这些年一直不间断地捐助失学儿童。

2018年,苏明娟自费拿出3万启动资金,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因为贫困无法继续读书的孩子。

目前,该基金会已经参与援建3所希望小学,帮助过超80位大学新生。筹集善款超490万元。每一个数字都振奋人心。

如今的苏明娟不再是共青团优秀代表,还有了一个更加神圣的身份。在二十大会议上,这个当年靠着一双大眼睛震撼全国的女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二十大代表。

随着身份的不断升级,苏明娟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也越来越重。

不过,苏明娟一直坚信:自己走出了大山,还有很多“弟弟妹妹”们困住哪里,现在自己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能力,更应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