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君竟是“女儿奴”?
带女儿公园里摘柿子,遭工作人员阻止后,交罚款也要摘柿子!
从《爱情公寓》,到《我不是药神》,穷的只剩百万的王传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演员,是一个自带光环的职业。
他们在镁光灯下表演,展现各种人生故事,让观众的情绪随之起伏。
然而,褪去角色的外衣,他们也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人。
王传君,就是这样一位演员。
他身上聚集着各种标签:“女儿奴”、“耿直男孩”、“实力派”,而这些标签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思考与坚持?
最近发生的“摘柿子”事件,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位演员,以及他所代表的职业精神。
11月5日,王传君带着女儿在公园摘柿子的照片在网上火了。
照片里,他把女儿扛在肩上,努力去摘高处的柿子。
这原本温馨的父女互动,却因违反公园规定而被工作人员制止。
最后,王传君交了罚款,才摘了两个柿子,圆了女儿的心愿。
一出事,评论区立刻变成了大型辩论场。
一部分网友认为公园规定不近人情,柿子成熟后无人采摘,最终也只是落地腐烂,浪费资源。
摘一两个柿子就要罚款,显得过于死板。
另一部分网友则将矛头指向王传君的教育方式,认为他过于溺爱女儿,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不惜打破规则,这种做法会给孩子树立错误的榜样。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力挺王传君,认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父亲,在满足女儿愿望的同时也遵守了公园规定,交了罚款,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王传君的“女儿奴”形象,一方面展现了他对女儿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教育方式上的不足,这都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网友评论)
从“100万存款”事件和《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王传君对职业素养的坚持。
在“100万存款”事件里,他果断拒绝了广告代言,坚守了自己的原则。
而在《我不是药神》中,他为了角色的真实感,不惜减重、学习医药知识,这种对表演的认真态度让人钦佩。
这些经历都反映出王传君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
“摘柿子”事件并非王传君第一次引发争议。
早前,他的一句“我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100万”曾让大众哗然。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演员居然在说自己“最穷”时,还有100万的存款。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实际上背后反映出王传君对演艺事业的坚持和对高品质作品的追求。
现在这年头,流量是王道,很多演员为了出名赚钱,不惜接拍各种质量不高的影视作品。
王传君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他宁可没戏可拍,也不愿接烂片,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
这种坚持让他一度陷入事业低谷,存款也一度只剩下100万。
这种“贫穷”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遥不可及,但对于一位演员来说,却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然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王传君也从未放弃自己的原则,他始终相信,只有坚持对艺术的追求,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很久以前,王传君参演了一部古装剧。
他为这部剧花了很大心思,提出不少点子和建议,还帮忙修改了剧本。
(社交平台截图)
为了赶进度,剧组在他旅游的时候找了个替身配音演员完成了他的部分。
这事儿让王传君特别失望和生气。
他认为剧组这样做既不尊重演员,也糟蹋了艺术。
从那时起,王传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拍就拍好戏,绝不妥协。
正是这种对职业素养的坚持,让王传君在《我不是药神》中大放异彩。
为了演好吕受益这个角色,他减了20多斤,还去医院跟白血病人一起生活,体验他们的日常。为了更真实地展现角色,他甚至连续两天两夜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
他在那场吃包子的戏里,一口气吃了44个包子,中途吐了3次。
这种敬业精神和对角色的投入,最终成就了吕受益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让王传君再次走红。
《我不是药神》的成功,让王传君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他没有趁热打铁去拍更多的商业片,而是选择“藏起来”,好好沉淀自己,打磨演技。
他说过,演员应该专心把戏拍好,然后低调藏起来,保持观众的好奇心,把最好的表演呈现在作品里。
他对艺术的坚持和对观众的认真态度,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专业人士的素养。
而他选择参演《孤注一掷》,则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演员的社会责任感。
《孤注一掷》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诈骗案例改编的,揭露了境外网络诈骗产业链的黑幕。
程序员潘生和模特安娜被海外的高薪工作吸引,决定出国赚一笔。没想到,他们却意外掉进了境外诈骗工厂的陷阱。
他们被迫从事网络诈骗活动,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和身心摧残。
影片通过展现受害者的悲惨遭遇,警示观众提高防范意识,远离网络诈骗。
王传君在电影里演的是个诈骗集团的老大,叫陆经理。
这角色特别狠,啥事都干得出来。
他把这个角色的阴险、冷酷演得特别到位,让观众看得直发抖。
期待未来王传君能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也期待更多像他一样的演员涌现,为中国影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