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任何未经客观审查筛选的讯息,都存在失真的可能。
网友蜂拥而上地加以评论,毫无思考地跟风转发,只能让逻辑、理性和诚实离我们越来越远。
很多事情,有错,但罪不至此。
很多东西,也应尽快回归理性的讨论。
学会拒绝快餐式的消费热点,清醒观察、冷静思考、明晰事理,敬畏文字和言语的力量,敬畏网络表达的机会和权利,才是我们更应该从这件舆论风波中该汲取的经验。
作者 | 愤怒的小毛毛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2024年11月4日,演员周雨彤在个人微博发文,回应其近期在综艺“花儿与少年第六季”中的争议,向因她的表现而愤怒或难过的朋友们道歉。
“无论如何,只要这个不好的感受是我带来的,我都想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这绝不是我的初衷,但我愿意承担。”她坦言,“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做不到那么好,也不去假装自己能做到。”
周雨彤这番“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的回应确实起到了危机公关的效果,部分网友因她“勇敢面对争议,真诚道歉”而为她点赞,也有部分网友质疑她“为自己洗白”“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互联网上的撕裂站队和对立骂战仍在持续,让事态一度升级。
但在引发舆论场激情开麦的“热”话题之外,我们也需要进行理性客观的“冷”思考——
周雨彤深陷舆论旋涡,问题到底出在哪?
首先,我们来看看,网友找出来的称之为“槽点”的周雨彤“罪证”。
周雨彤行为举止不当,缺乏应有的边界感。明知房间有节目组安装的摄像头,还在金晨洗澡时直接开门,差点让金晨有走光的风险。
田嘉瑞送给金晨的小礼物,也被周雨彤在未被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拆开,开完后还随意扔在一旁,甚至都没有物归原位的意识。
又一次,周雨彤和侯明昊不打招呼就直接进入宋茜房间,还把遥控器随意扔在宋茜贴身睡衣上。
此外,周雨彤还被网友冠以“爱男姐”的称号,对女嘉宾态度冷淡,直呼其名,但面对男嘉宾时则一口一个“亲爱的”,撒娇、打闹,甚至在下水游泳时被质疑故意扑进侯明昊怀里,故意“炒CP”。
和嘉宾们相处的过程中,周雨彤经常出言不逊,对身为前辈的陈好不太尊重,直言陈好“你就非得坐上菜口是吧。”众人一起吃饭聊天时,还因为金晨是某化妆品的代言人,就擅自让金晨给侯明昊的妈妈送化妆品,这种行为完全是借花献佛、慷他人之慨,没有尊重金晨。
在法国站的中法交流活动中,众人都要表演才艺,周雨彤多次变卦,先是答应刘烨一起打八段锦,转头又要和陈好一起读诗,到了深夜又突然变卦要和荣梓杉一起合作说唱《水调歌头》,全然忘记了陈好的存在。
结果在复盘大会上,周雨彤恶人先告状,把自己背叛陈好和荣梓杉读诗的行为美化成为荣梓杉着想,将责任推到陈好身上,引发网友不满。
以上种种,不胜枚举。
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行为确实容易招致人反感,观众的批评和嘲讽不仅针对于周雨彤的人为处事对周围队友的伤害,更针对自身因周雨彤人设崩塌而感到被愚弄的愤怒。
尽管此前略微有些默默无闻,但周雨彤的外形条件不错,长相有辨识度,身上的清冷气质又让她在趋同甜美审美的娱乐圈显得较为突出。
身为演员的她此前所挑选的角色多为“职场打工人”,如在黑色偶像剧《寒武纪》中饰演勇敢的十八线女明星唐印;在都市话题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饰演独立自强的小镇女孩乔夕辰;在都市情感剧《爱情而已》中饰演陷入工作瓶颈期的职场精英梁友安等。
连续相似的职场打工人角色不断强化观众对于周雨彤“接地气”人设的定位,再加上她的演技较为精湛,将北漂女孩的辛酸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无数北漂职场人的共鸣。
同时,她行事风格相对低调,给人一种沉稳自然的感觉,自由随性,有一股很强的“松弛感”。
由此,周雨彤树立了自身“清冷文艺、低调随性”的人设,得以在娱乐圈“求异生存”。
然而,《花少6》似乎揭开了那层被媒介精心编织的滤镜,将周雨彤不那么完美的一面赤裸裸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才引发了舆论的不满和反噬。
观众这才恍然大悟,直呼此前“被骗”了,便给周雨彤冠以“皇族”“天删彤姥”等带有讽刺意味的外号。
但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
周雨彤事件其实早就在网上开始发酵。
那作为周雨彤方的公关团队、包括周雨彤自己,为什么不在负面舆情发酵的第一时间就站出来澄清事实真相?
按照正常逻辑,这时候周雨彤方面的律师函早就满天飞了,或者早就发布“已报警”或“占用公共资源”的严厉声明。
可事出反常必有妖,这背后有没有可能是节目组的策划和操纵?
事实上,公众所认知的周雨彤形象,以及对其产生的或喜欢或厌恶的情绪,都来自于媒介的形塑。
媒介可以造神,也可以毁神,也可以借助毁神来造神。
或许,对于尚不出圈的周雨彤来说,出格的言行和极端的形象,也许能帮助她更快“破圈”。
反正互联网世界里“黑红也是红”,红起来了就有关注,有了关注就有流量,有了流量就有咖位,有了咖位就有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后再用各种招式“洗白”即可。
反正互联网时代的受众没有记忆。
反正舆论是可以被操纵的。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镖。反观近期明显迎来反转打脸的“天才中专少女姜萍”事件、“杨子和黄圣依离婚”事件、“为爱牺牲的纯爱战神胖猫”事件等,还有舆论场上无数次被热议、被反转的典型案例,我们不得不警惕起来。
我没有为周雨彤洗白的意思,毕竟节目里那些行为确实是她所为,影像不会说谎。
但我想引申开来说的是,当下互联网上舆论的暴力何时能够休止?
在周雨彤事件里,但凡有人为周雨彤说一句好话,就会招致无数人扣帽子、谈立场、抠细节、吐口水。
在这个早已不再温和理性的舆论场上,任何参与者都想要分走一块流量的蛋糕。不仅是可能涉及“恶意剪辑”“挑起对立”的节目组,还有大量未经事实核查就不断拱火的主流媒体或自媒体,大家比拼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谁的调门高、谁的声势强。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提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之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情,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群体极化确实可以让每个舆论参与者尽情发泄情绪,但此类现象一旦被无限默许,大众可以因为断章取义的片段随意对他人口诛笔伐,动辄事先审判,动辄网暴开盒,长此以往,将会无限伤害舆论场的同理性和包容性,终有一天将会伤害我们每个人。
更可怕的是引发社会群体撕裂加剧,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冲击。
自媒体时代,任何未经客观审查筛选的讯息,都存在失真的可能。
网友蜂拥而上地加以评论,毫无思考地跟风转发,只能让逻辑、理性和诚实离我们越来越远。
很多事情,有错,但罪不至此。
很多东西,也应尽快回归理性的讨论。
学会拒绝快餐式的消费热点,清醒观察、冷静思考、明晰事理,敬畏文字和言语的力量,敬畏网络表达的机会和权利,才是我们更应该从这场舆论风波中该汲取的经验。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