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本少女,一起悦读影视剧。
不得不承认,李行亮某种程度上很享受麦琳的“妈味PUA”,不然也不会坚持到现在。
他亲口说了,要是没有麦,自己不可能买(北京)300㎡的房子。李对麦还挺感恩戴德,只是一直找不对弥补她的方式。
他在华中科技大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期间,母亲患了重病离世,至此他无父无母了。毕业第二年,即2008年又遭遇世界金融危机,本来想做设计师的他,不得不去当了酒吧驻唱,兼任销售的工作。
他就是在那年认识的麦琳,2010年,他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获得全国第六;2012年,他又参加了中国好声音,成为“刘欢战队”成员,从此在内娱打开知名度。
2014年5月18日,李行亮在北京与相恋6年的女友麦琳结婚。
那时候他的事业还没起步,又缺少父母的关怀,自然依赖麦琳这样情感浓稠度Max,接受“我逼你是为了你好”的情感模式。
但等李行亮在内娱歌坛已有一席之地后,他自然厌烦这时时处处管束他的妻子了;或者不说厌烦,他至少察觉到两人【情感模式】的异常了。
上《再见爱人》,就是李行亮叛逆的体现。正如沈奕斐说的,叛逆期不是必经的阶段,叛逆就是因为关系出问题了。
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有“边界感”,你得当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行使权欲、证明爱你的工具。
麦琳日常忽略李的感受,要等李扔可乐、砸吉他才意识到他是个活人,才会静下来听他讲话。虽然全网恶评很多,但巨妖推测:李行亮在短期内不会和麦琳离婚。
第一个原因是他的道德标准过高,另一个深层原因是他根本离不开麦琳,在心理层面上依赖她,麦琳是他对“母性”和“妈味”渴求的平替。
麦琳已习惯用“妈妈对儿子”的模式对李行亮,麦琳没变,李行亮却变了不少,懂得叛逆了?
例如,那张2019年圣诞节发行的CITY POP专辑《悠长假期》,麦琳很不支持他去做,做了市场反响也不会好;但李还是做出来了,10首歌+伴奏9首,他说做出后治愈了自己,缓解了自己许多内耗。
事实上,李行亮已开发出一个子厂牌「Luggage」,专门打磨制作宣推CITY POP歌曲,还说自己会持续做下去。李也说音乐在他的生命占据60%的分量,而麦琳却嘲讽地说,我觉得占了99%吧。
两人的态度,不觉得很像“你家老母与叛逆儿女”间的对抗嘛?
——妈妈总是苦口婆心,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指使你应该做啥,不应该做啥。而叛逆期的儿子,总想尝试新鲜事物,与妈妈的对抗总是存在着。
能够与妈妈说清“我很爱您,但您的意见绝不能影响我的人生”的男孩,才算真正长大了。
但李行亮的内心,仍是那个失去双亲不知所措的青涩大学生,他离不开麦琳对他的PUA!
因为母亲离世得早,所以他这种依恋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现在“妈宝男”听来是个贬义词,但对李行亮来说,却是【内在小孩】存在的形式。他要做的,首先是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所以网友们就别担心了,叛逆归叛逆,李是离不开麦琳这种情感控制的,如果换个不爱❤️控制他、管束他的女人,他还会觉得不被爱、不喜欢、没有归属感。
李行亮推出「LUGGAGE」厂牌的尝试,就是他表达“真我”的尝试。就算不被主流市场接受,就算要赔钱出专辑,他也无所畏惧,这就是走向独立自主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华流乐坛有一定地位的创作型歌手,主动担起的责任。可惜麦琳无法理解,这层面上的“意义”她get不到。
*巨妖在现实里,接触一些音乐相关工作,CITY POP风格是模仿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曲风,描述轻松舒适的休闲场景,鼓励大家享受恋爱,享受当下。爱赶时髦、注重内心表达、接触东瀛文化较多的年轻人喜欢听,在地下酒吧蹦迪很合适。
第三期下的预告片里,李行亮也说麦琳像张曼玉、安室奈美惠;很多人劝李去看下眼睛,但从以前两人的合照中,麦琳的确是蛮靓的~
只是多年的婚姻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今天的样子。因为极度的“不安全感”,她把李行亮当作了人生的“救命稻草”,一次次希望他证明仍爱着自己。
麦琳应该属于“焦虑型依恋”:李一离开她的视线,或者不受她控制,她就会极度焦虑,外化成各种PUA,试图将李拉回来。
不管怎样,一段亲密关系都只是两人间的事情。
也许旁人看到的只是麦琳肥胖、庸俗市侩、“妈味”十足令人厌恶,但在李行亮眼里,她是自己的心理支柱,母性的靠山,是陪伴自己度过最低谷的女人。
而对于物质丰盛的人来说,为了弥补某些情感需求,可以付出大量的物质进行交换。
李行亮虽然在音乐道路上坚持自我,但情感模式上一时半会儿还是断不了“奶”。正因为物质非常丰盛,所以情感上的缺失更让他难受。
特别是李行亮这么敏感细腻之人,这类高敏感人群对于情感的需索会更加强烈;别看他外表云淡风轻,似乎总在讨好麦琳,但内心里,这种有毒的、受控制的关系反而给了他“安全感”。
正是这样的关系,才能令李感到满足和安定,被人需要,有强烈的“家”的感觉。
扩大化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其渴望配对的情感类型,外人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他们却“甘之如饴”;有人喜欢被骂、被管制才有动力去做事,有人又喜欢别人少管他,不喜欢被干预……
不管是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还是恐惧型依恋,都只是不同的恋爱/关系模式罢了,由幼年的亲子关系决定。很多时候模式并对错,只有当事人在这段“关系里”舒不舒适罢了。
所以,本文并非为谁洗白,只是透过表象,理性讨论两人的情感模式。
推荐书籍:《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一行禅师,《与内在小孩和解:打破童年创伤的阴霾……》唐明刚,《情感依恋关系疗法》安妮•陈(台版繁体),《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李雪,《不要用爱控制我》帕翠丝•埃文斯(1-4册),《依恋的修复:唤醒创伤儿童的爱》丹尼尔•A•休斯,《关系的重建》阿米尔•莱文,蕾切尔•赫尔勒
你对麦琳的“妈味PUA”怎么看?觉得她和李行亮的相处模式应该怎么理解?又会如何发展?
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