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最大的笑话是什么?有人说是陈道明的艺德不行。但这个笑话背后,到底是谁在笑?
2004年的《冬至》,陈道明一改往日"帝王专业户"的形象,饰演了一位从普通银行职员到走上犯罪道路的小人物。
这个角色没有帝王将相的气势,只有柴米油盐的烦恼,上有老下有小的疲惫写在眉间。导演选择陈道明,就是要打破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
但网友不买账了。"这哪像个普通人啊?走路都是皇帝步伐。"
"国家一级演员就这水平?浑身是戏。"
"银行职员怎么能这么端着?"
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他不接地气,有人说他演技单一。陈道明沉默了,用实力回应质疑这事儿他熟。但他没想到,更大的风波还在后头。
就在这时,一位女演员爆料称曾给"资深男演员"、"大佬级别男演员"当过小三。这些含糊其辞的描述,却让网友的联想无限发散。
再加上陈道明在圈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评论区又炸了。
"该不会是。。。"
"懂得都懂。"
"人设崩塌了?"
一时间,从演技到道德,陈道明的口碑急转直下。
曾志伟曾这样评价陈道明:"德艺双馨的人,在圈内少之又少。"就连他怒斥冯小刚、保护女演员苗苗的事件都能说明问题。
那次酒足饭饱后,冯小刚要求穿着高跟鞋的苗苗给大家跳舞,苗苗满脸尴尬不知所措,是陈道明挺身而出解了围。
这样一个处处维护他人、时时谨言慎行的人,怎么就成了艺德有问题的典型?
其实《冬至》引发的争议,不过是个导火索。
从《冬至》这部剧来看,陈道明完全演出了一个普通人的层层蜕变。但在"网红脸"和"小鲜肉"当道的年代,这种细腻的演技反而成了累赘。
于是,一个关于艺德的笑话开始流传。但笑着笑着,可能会发现,笑话的主角搞错了。
说起陈道明的演艺之路,得从1988年说起。
那会儿的他,还在剧组里跑龙套。这边缺个群众演员,那边需要个路人甲,陈道明就是那种打打零工的"剧组常客"。
在一群同样怀揣演员梦想的年轻人中,他平平无奇得不能再平平无奇。
但生活总有意外之喜。
1988年,《末代皇帝》剧组发来试镜邀请。对还在跑龙套的陈道明来说,这简直像天上掉下个馅饼。多年的群演经验总算派上用场,试镜结果出人意料的好,他成功拿下男主角色。
这时候不得不提他的妻子杜宪。
说起杜宪,可不是一般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1982年就进了CCTV新闻联播部门,家里头还有个在清华大学当教授的爹。
这样的背景,在当时可是了不得。而陈道明呢?就是个连成名机会都还在等的毛头小子。
但杜宪从没嫌弃过他,反而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为了演好溥仪这个角色,陈道明下了狠功夫。翻历史书、揣摩神态就不说了,他还专门去拜访了溥仪的同母弟溥杰。
这份认真,让《末代皇帝》一炮而红,陈道明也从无名小卒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但成名后的选择题才是最难的。
高片酬的烂片要不要接?制作精良但经费有限的好本子该不该选?陈道明犹豫了,但很快他就找到了答案。
之后《围城》找上门来。这回可是个硬茬子,方鸿渐这个角色不好驾驭。但陈道明愣是把他演活了,连《围城》的作者钱钟书看了都连连称赞。
怎么样?这哪里像是个"艺德不行"的人?
从跑龙套到成名,陈道明走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当年在剧组端茶倒水的群演,靠的是实力一步步爬上来。他的成功不是靠潜规则,不是靠背景,而是靠着对演艺事业的执着和坚持。
回看陈道明的成名路,或许能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演员,不是靠流量堆出来的,而是在一个个角色里磨练出来的。
那些说他艺德有问题的人,不如先看看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毕竟,成名的路千万条,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只有踏实二字。
《围城》让陈道明红得发紫,但大红大紫的背后,往往藏着让人迷失的陷阱。
说实话,那会儿的陈道明,真有点飘。
你想啊,从跑龙套到走红,从无人问津到万人追捧。那种从云端俯视众生的感觉,让他一度忘乎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飞起来"了。
直到那次去钱钟书家。
要知道,在当时的文化圈,钱钟书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家财万贯不在话下。陈道明踏进他家门的时候,脑子里预想的是满墙的名画、遍地的古董。
结果呢?
除了书,还是书。到处都是书。
这一幕给陈道明当头棒喝。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爆红后的那些浮躁有多可笑。站在钱钟书家的书房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无地自容"。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原来是这个样子。
这次意外的造访,成了陈道明演艺生涯的转折点。之后,他突然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哪儿了,后来才知道,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泡在书海里,重新审视演技这件事。
多讽刺啊。当年那些说他"艺德不行"的人,怕是不知道他这段自我沉淀的经历。
这样的陈道明,谁还敢说他的艺德有问题?
从钱钟书家出来那天起,陈道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演员不是表演的机器,而是艺术的传递者。要演好一个角色,不光要有技巧,更要有内涵和底蕴。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即便到了今天,当很多演员都在为流量发愁的时候,陈道明依然能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他知道,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现在的娱乐圈乱象频出,陈道明却是那个敢说真话的人。
记得他怼新生代演员的那句话吗?"你再晚点到医院,伤口可能就愈合了。"这话扎心了。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当下某些演员的做作和矫情。
一个小伤口也要大呼小叫要去医院,这哪像是在演戏?更像是在耍大牌。
不止这些。那次冯小刚酒后让穿高跟鞋的女演员苗苗跳舞,场面一度尴尬。别人都不敢吭声,是陈道明第一个站出来解围。
这事搁现在,怕是得被喊声"好man"。
更别提最近广电总局整顿娱乐圈的事儿了。炫富拜金、低俗涉黄,这些问题早就该管管了。陈道明二话不说,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现在的某些新生代演员早已没了当年的演员精神,一心只想爆红,将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这话说得多硬气。
曾志伟评价陈道明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评价一点都不夸张。在这个人人都想当"顶流"的年代,还有人坚持演员的本分,这本身就是一种担当。
什么是演员的基本修养?不是会摆pose会营销,而是对艺术的尊重和坚守。陈道明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所以说,娱乐圈最大的笑话,真的是陈道明的艺德不行吗?
还是说,笑话是我们连什么是真正的艺德都快忘了?
现在的00后都在追什么?
长得帅的、长得美的,谁流量高谁就是爸爸。演技?那是什么?能当饭吃吗?
这话说得狠了点,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你看看老戏骨们现在都在干啥?有的转战直播带货,有的索性提前退休。好剧本?那都是流量明星的专属品了。毕竟现在是商业社会,谁能带来收益谁就是大爷。
但陈道明不一样。
年过半百的他,戏约是越来越少了。但他在演艺圈的地位,却是谁都撼动不了的。为啥?因为他有实力,有担当,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个演员。
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做到他这样。
面对利益诱惑,很多人选择了妥协。但陈道明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标准:不演烂片,不为利益低头。这在当下的娱乐圈,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有人说他固执,有人说他不懂变通。但仔细想想,娱乐圈需要的正是这种固执。在浮躁的时代里,总得有人守住最后的底线。
所以说"德艺双馨"是笑话吗?
不,真正的笑话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当演技变成了点缀,当流量成了唯一标准,当我们连最基本的艺术精神都快要丢掉的时候,还有陈道明这样的人在坚守,这才是最珍贵的。
这不是笑话,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后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