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刘德华新片,和在台北唱的《中国人》,有些话我必须要说

港台明星 8 0

不知从何时开始,台湾省的某些媒体似乎对任何带有“中国情感”的表达,都会产生过敏反应。尤其是当这份“情感”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社会责任,或者更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这种过敏反应就显得尤为强烈。

而最近刘德华在台北演唱会演唱的《中国人》无疑是“触发”这一反应的最新导火索,而这个火焰也一步步从歌曲燃烧到了刘德华即将在台湾省上映的新片《焚城》中来。

可以说,刘德华的这两次“文化行动”,无论是唱歌还是电影,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达,它们变成了某些媒体眼中的“敏感话题”,因为它们传递了刘德华一贯坚持的情感——那份深刻的“中国情怀”,以及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因为《中国人》这首歌,不只是对中国的歌颂,它更多的是对每一个身在这个世界的华人、每一个为国家和社会付出力量的人的呼唤。

它唱的不仅是祖国的辉煌历史,更多的是每个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奉献、奋斗的人,是那个没有豪华光环,但依然肩负责任的普通人。

而电影《焚城》,也是一样,它看似是一部灾难片,但影片背后却藏着对全球资源不平等分配、对贫富差距和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

影片通过环保议题揭示了那些富人将“脏事”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的现象,放大了全球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这种直击痛点的表现,显然让某些台湾省的媒体感到不适。

显然他们对这种“情感”的背后含义心生疑虑,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种“ZZ认同”,甚至有人直接将其与当前两岸关系的挂钩。在台湾省的绿媒眼中,《中国人》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是社会议题的一部分,是对“中华情感”的强势推崇,是对自我身份的“定义”。所以在台湾省的绿媒笔下,任何对祖国的热爱似乎都带着某种“标签”,带有某种“不合时宜”的色彩…所以他们抨击刘德华,抨击《中国人》,甚至还开始抨击《焚城》...

只是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焚城》里所揭露的就是某些力量,在全球资源分配的不公下,去做强者对弱者的压迫,高层建筑对底层百姓的欺瞒,电影跟现实完成了某种映射。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台湾省的媒体如何解读刘德华唱的《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或者如何看待《焚城》中的全球性议题,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回避。

就像刘德华在歌中唱的那样,“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一样的泪 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

不管你如何看待这份情感,它都存在并且无法忽视。

标签: 新片 刘德华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