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女孩暴走无人区:5年捡到600块陨石,拒上亿收购,如今怎样了

内地明星 8 0

“追星”,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中,往往与娱乐圈的喧嚣繁华紧密相连。然而,对于来自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杨可欣来说,“追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她的“星”,并非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偶像,而是散落在浩瀚宇宙中,最终落入地球的陨石——那些带着宇宙神秘气息的“天外来客”。

她追逐的,是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梦想之路。

杨可欣的“追星”情结,源于童年时期对浩瀚星空的无限遐想。在贵州山村宁静的夜晚,躺在竹椅上仰望星空,是她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信息来源:捡回600多颗陨石?90后女孩5年行走10万余公里“改变人生”——北晚在线

这份对星空的热爱,在杨可欣心中从未消退。大学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矿石专业,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奥秘。

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煤矿电器设备代表,看似与儿时的“追星梦”渐行渐远,但命运的安排却让她再次与“星星”相遇。

2012年,因工作调动,杨可欣来到了新疆哈密。这片土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成为了陨石爱好者的“圣地”。

在这里,捡石活动盛行,许多人怀揣着寻宝的梦想,踏遍戈壁滩,希望能与这些天外来客不期而遇。

杨可欣也加入了这支寻宝队伍。起初,她只是利用闲暇时间,和同事、石友们一起到戈壁滩上游玩、捡石。

在与石友们的交流中,她逐渐了解到陨石的知识和价值,对这些来自宇宙的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亲眼见到了朋友捡到的陨石,亲手触摸到这颗来自宇宙的“星星”,那一刻,她儿时的梦想再次被点燃,一颗“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要实现这个梦想,就意味着要成为一名“陨石猎人”,深入环境恶劣的罗布泊等无人区,进行艰苦的搜寻。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石友们也纷纷劝阻,认为猎陨这项工作艰苦危险,并不适合她。然而,杨可欣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陨石猎人”,杨可欣开始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并查阅大量关于陨石的资料,学习如何识别和鉴定陨石。她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2012年10月,她收到了石友们发出的邀请,正式加入了“陨石猎人”团队,开启了长达五年的“追星”之旅。

22岁的杨可欣,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为这份“追星”的梦想,付出五年的青春。罗布泊,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无人区,成为了她追梦的战场。

信息来源:杨可欣——百度百科

这里地表温度常年高达45摄氏度,风沙肆虐,昼夜温差巨大,极端恶劣的环境对人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第一次猎陨,杨可欣就经历了生死考验。凌晨四点,她和团队成员一起出发,顶着烈日,在茫茫戈壁滩上搜寻陨石的踪迹。

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疲惫和失望笼罩着整个团队,杨可欣也默默地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不知不觉中,她与团队走散了。

当她意识到自己迷路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孤立无援的杨可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夜幕降临,寒冷、饥饿、恐惧,以及对未知危险的担忧,让她几近崩溃。幸运的是,在最后一刻,石友们找到了她。这次经历,让杨可欣深刻体会到了猎陨的艰辛和危险,也更加坚定了她追寻梦想的决心。

在随后的五年里,杨可欣124次进出罗布泊,踏遍13万公里戈壁无人区,经历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死考验。她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孤独。

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的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寻中,杨可欣逐渐积累了经验,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陨石。从第一颗只有20克的陨石,到后来的数百颗,总重达400多公斤,每一颗陨石都见证着她追梦的足迹,也承载着她对宇宙的热爱和探索。

让星尘照亮家乡

2017年,由于工作变动,杨可欣离开了哈密,带着她五年来辛辛苦苦收集的600多颗陨石回到了家乡贵州。此时,她手中的陨石,已经不仅仅是儿时梦想的象征,更是她五年青春和汗水的结晶。

面对外界的天价收购,杨可欣毫不动摇地拒绝了。在她看来,这些陨石的价值远不止金钱可以衡量,它们的科研价值和科普意义更加重要。早在回到贵州之前,她就将一部分陨石捐赠给了中国科学院,为国家的深空探测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家乡后,杨可欣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自费开办一家公益陨石科普馆。她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购房首付款,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为这些陨石找到了一个“家”。

为了确保科普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她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化所的李世杰专家提供指导和帮助。

2017年6月,西南地区首家陨石文化科普馆——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正式开馆,杨可欣担任馆长。

科普馆完全免费对外开放,杨可欣并没有从中获取任何经济利益,反而聘请了五位讲解员,为参观者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她希望通过这座科普馆,让更多人了解陨石文化,激发孩子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为国家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

科普馆的运营并非一帆风顺。高昂的房租、人员开支等费用,一度让杨可欣不堪重负。

家人和朋友都劝她放弃,但她却坚定拒绝了对方的提议。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可欣的陨石科普馆逐渐被更多人知晓,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学生和参观者前来参观学习。

越来越多的人被杨可欣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捐赠陨石藏品,为科普馆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地政府也开始为科普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更好地运营。

杨可欣的陨石科普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陨石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科学知识、启迪民智的平台。

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们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通往宇宙的窗口,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科普馆的建立,也为当地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杨可欣经常带领团队走进校园,开展公益科普讲座,将陨石知识带给更多学生。

她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那些来自宇宙的“星星”,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杨可欣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她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追星”的另一种含义:追逐梦想,并用梦想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笔者认为

杨可欣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奉献的故事。她用五年的青春,追逐着儿时的“星”梦,最终将这份热爱转化为照亮家乡的科学火种。

她的陨石科普馆,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科学梦想,为乡村的未来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杨可欣的“追星”之路还在继续。她表示,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她都会坚持把科普馆办下去,引进更多先进的陨石仪器,举办更多科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陨石的价值和意义。

星光不负赶路人。杨可欣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并用梦想的力量去照亮世界。

她的“追星”之路,也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标签: 贵州 陨石 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