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赵本山21次登春晚,获6次“春晚小品王”,多亏李忠堂和姜昆帮忙

内地明星 1 0

《春晚"小品王"的高光与谢幕》

谁能想到,在春晚舞台上呼风唤雨21年的赵本山,最后会选择主动告别这个让他成名的舞台?

这位从草根一路逆袭成"春晚小品王"的东北汉子,用六次"小品王"的称号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在最辉煌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说起赵本山的春晚生涯,就不得不提他的黄金搭档高秀敏。两人配合默契,加上何庆魁量身打造的剧本,几乎年年都能为春晚贡献经典作品。这背后,是何庆魁对赵本山表演风格的深刻理解,以及高秀敏那独特的喜剧天赋。

但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当赵本山站在事业巅峰,意外却接踵而至。先是高秀敏因病离世,这让赵本山失去了最佳搭档。

紧接着,范伟因为发展受限选择离开。更让人意外的是,一手捧红赵本山的编剧何庆魁,也决定不再创作小品剧本。

这一连串的变故,像是给赵本山敲响了警钟。从东北小剧团到央视春晚,从草根艺人到"小品王",赵本山似乎已经走到了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在东北,"找本山"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有人说,在东北地区,只要找到赵本山,什么事都能摆平。这种话听着像是夸赞,实则暗藏危机。权力的诱惑开始悄悄侵蚀着这位艺术家的初心。

最终,赵本山选择了离开春晚舞台。这个决定来得突然,却在情理之中。有人说他是明智的急流勇退,也有人感叹又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本山为中国的小品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的春晚作品至今被人传颂,那些经典台词早已融入百姓生活。但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从艺术巅峰到选择退出,这个决定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现在回头看,赵本山的春晚生涯就像一部浓缩的人生剧本。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从单纯创作到权力诱惑,这些起起落落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一个人走得太高太快,有时候急流勇退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曾经叱咤春晚舞台的"小品王",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来人:成功的道路上,保持初心比什么都重要。也许这就是赵本山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一场《瞎子观灯》改变的命运》

谁能想到,赵本山的命运转折点,竟是从一场《瞎子观灯》开始的。

17岁那年,凭借着二叔教的一身本事,赵本山终于进入了正式的表演团队。在那个舞台上,他带来了自己的拿手好戏《瞎子观灯》。

这场演出,不仅让他圈粉无数,更让一个改变他命运的贵人记住了他。

这个贵人,就是当时声名显赫的戏曲大师李忠堂。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那会儿李忠堂正为自己新创作的《摔三弦》发愁。剧中有个盲人角色,试过多少演员都不满意,就是演不出那种"眼神空洞"的感觉。

正纠结的时候,李忠堂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那个小伙子。

为了显诚意,李忠堂亲自登门找到赵本山。殊不知,这时的赵本山正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刚出生的儿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急需一大笔医药费。

"三天之内学会剧本,能行就留下,不行就走人。"李忠堂给出了一个近乎严苛的条件。

换做别人可能会被吓退,但赵本山却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挑战。那三天,他几乎没合眼,一遍又一遍揣摩剧本,就为了能挣到给儿子治病的钱。

天赋加拼劲儿,三天后,赵本山不负所望。他把盲人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连挑剔的李忠堂都赞不绝口。

这一演出直接让赵本山身价暴涨。从原来的几十块演出费,一下子涨到几百块,有时候甚至能到几千。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能救儿子的希望。

为了报答李忠堂的知遇之恩,赵本山主动提出要拜他为干爹。这个决定,成了他艺术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

有时候想想,如果不是那场《瞎子观灯》,如果不是李忠堂的赏识,如果不是那三天的拼命苦练,也许就不会有后来春晚舞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赵本山。

人生就是这样,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赵本山用自己的实力,把握住了命运给他的这次机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开始走向更大的舞台。

《伯乐相助:春晚路上的贵人》

拜李忠堂为干爹后,赵本山的事业开启了加速模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件事,当年的李忠堂可不是一般人物。这位戏曲大师深知要想在艺术圈里闯出名堂,光有才华还不够,更需要一个好平台。

为了给"干儿子"铺路,李忠堂第一步就是把赵本山推荐进了铁岭艺术团。在这里,他还给赵本山找了个搭档——同样在东北小有名气的潘长江。

这对搭档简直就是天生一对,配合默契得不得了。从铁岭开始,两人的名气开始在东北地区快速传开。但在李忠堂看来,这还不够。

他清楚地知道,想要真正出名,必须走出东北,打开全国市场。

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赵本山在全国打响名气呢?

经过一番观察,李忠堂找到了最佳突破口——春晚。但这个难度可不小,没有门路谁能轻易上春晚?

就在李忠堂为此发愁的时候,机会来了。

那会儿,相声大师姜昆正在东北演出,但效果不太理想。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表演方式和东北观众的喜好不太搭。

有人告诉他,要想了解东北观众的口味,得去看看当地最火的演员——赵本山。

姜昆一看赵本山的表演,眼前一亮。

更巧的是,这时李忠堂找上门来,想为赵本山牵线搭桥。这一聊,两人直接聊到一块去了。

回北京后,姜昆二话不说,立马给春晚节目组写了封举荐信。谁知第一次并不顺利,节目组觉得赵本山的节目"不够喜庆"。

但姜昆没有放弃,又写了第二封举荐信。这一次,总算成功了。

赵本山也没有辜负姜昆的期望,专门创作了一个符合春节氛围的作品《相亲》。这一出手就惊艳全场,直接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东北的小品演员。

从此,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的传奇故事正式开始。这是一个草根演员的逆袭,更是伯乐和千里马相遇的经典故事。

李忠堂和姜昆,这两个贵人的提携,让赵本山从一个地方名角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小品演员。这段经历也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伯乐的慧眼识珠同样不可或缺。

《创作黄金搭档:演艺巅峰时代》

登上春晚舞台后,赵本山的演艺生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说起这段黄金岁月,就不得不提他背后的两大功臣:编剧何庆魁和搭档高秀敏。

何庆魁,这个被圈内人称为"赵本山的御用编剧"的男人,可以说是赵本山春晚路上最重要的幕后功臣。他深谙赵本山的表演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作品,直接帮助赵本山拿下六次"春晚小品王"的称号。

但何庆魁给赵本山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更给他找来了最佳搭档——自己的妻子高秀敏。

高秀敏和赵本山的舞台化学反应简直绝了。一个憨厚幽默,一个泼辣活泼,这对组合让观众笑得合不拢嘴,也让他们的小品年年成为春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相亲》这个作品就是他们的代表作。当时为了迎合春节喜庆的氛围,赵本山和何庆魁可没少下功夫。从选题到台词,从包袱到表演,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作品直接让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可谁知道,好景不长。

先是范伟因为发展空间受限选择离开。作为赵本山的老搭档,范伟的离开无疑给这个黄金组合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让人措手不及的是高秀敏的离世。这个打击对赵本山来说太重了,不仅失去了最佳搭档,更失去了一位知心好友。

雪上加霜的是,何庆魁也在这个时候宣布不再创作小品剧本。

一下子失去了最重要的三个合作伙伴,这对赵本山的打击可想而知。没了何庆魁的妙笔生花,没了高秀敏的默契配合,没了范伟的绝妙演技,赵本山的春晚时代也渐渐走向尾声。

回头看看这段黄金岁月,何庆魁的创作才华,高秀敏的默契配合,范伟的精湛演技,再加上赵本山自己的努力,造就了一个难以复制的小品黄金时代。

这个黄金组合的解散,不仅标志着赵本山个人春晚时代的终结,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整个小品艺术的转型期到来。

《从卖艺少年到东北传奇》

谁能想到,那个在春晚舞台上风光无限的赵本山,曾经只是个可怜的孤儿?

6岁那年,赵本山的生活来了个天翻地覆。母亲去世,父亲离家,一个6岁的孩子就这样成了无人照看的孤儿。

要不是二叔,赵本山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这位同样命运多舛的盲人二叔,看不得6岁的侄子过苦日子,二话不说就把人带回了家。虽然自己也是靠卖艺为生,但总比让孩子流落街头强。

在二叔家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却没人喊过一声苦。二叔靠着卖艺养活他,他就跟着二叔学艺。从最基本的功夫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一招一式地练。

二叔教得认真,他学得也用心。没多久,就把二叔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这段经历,成了赵本山日后表演生涯的重要基础。

要不是有这段卖艺经历,他后来也演不出那么传神的盲人角色。

但是二叔并不想让赵本山一辈子靠卖艺过日子。在二叔看来,卖艺虽然能养家糊口,却终究出不了大头。赵本山年纪轻轻的,不该把自己困在这个圈子里。

现在看来,二叔的远见是对的。

说到影响力,在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找本山,什么事都能摆平。"这句话听着霸气,细想却令人唏嘘。

那个当年被二叔救济的孤儿,如今已经成了东北的"大人物"。

但成名的代价是什么?是不是在追求权力的路上,渐渐迷失了自己?

这个从卖艺少年一路走来的艺术家,给后来的演艺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天赋很重要,机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别忘了最初的本心。

就像当年二叔教导的那样:做人要知恩图报,干活要专心致志。这可能就是赵本山能走到今天的真正秘诀。

标签: 春晚 姜昆 李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