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赛道开启“下半场”

内地明星 1 0

最近的直播界好不热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还未结束,已有16名网红黯淡收场,而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有不少于5名头部主播“跌落神坛”,他们轻则被网友质疑、声讨,重则罚款、退网,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有网友戏称,“2024年是网红塌房元年”,这虽然是一句调侃,但也预示着网红经济“群魔乱舞”的狂飙或许正在走向终结。

网红能否逃脱“塌房”的宿命,“下半场”又该怎么办?

安迪·沃霍尔曾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流量时代,这样的预言不难成真。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网红,他们爆火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塌房”的姿势倒颇为相似。

以假乱真。从“猫一杯”自编自导“秦朗巴黎丢作业”、“狂飙兄弟”打假二手车时“翻车”,到“疯狂小杨哥”的“香港月饼香港买不到”、“东北雨姐”的“红薯粉里没红薯”,写剧本、凹人设、摆场景、卖假货,似乎成了网红的“爆款公式”。

铤而走险。胡吃海喝搞PK、擅闯“禁区”乱探险、直播“飙车”玩心跳、挑战“极限”寻刺激、违规鉴宝弄玄虚……对于一些网红来说,仿佛只要能够带来流量,安全、健康都可以抛诸脑后,是否涉嫌不当引导也可以不管不顾。

剑走偏锋。为了博人眼球,有的网红“另辟蹊径”。把低俗媚丑、色情擦边、炫富拜金、恶搞炒作、辱骂约架等当成流量密码,甚至一个号被封,就换个马甲继续博出位,似乎只要“豁得出去”,靠“黑红”也能站稳一席之地。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整体来看,相继“塌房”的网红似乎揭示了一个规律:火得越猛,就越可能“塌”,最终被流量反噬。

不难发现,近年来,“塌房”网红的“体量”越来越大,动辄粉丝量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塌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夜之间停播退网的比比皆是。网红想要浑水摸鱼,为什么越来越难?

“草台班子”唱大戏。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但是很多网红面临自身不硬的问题。比如,很多网红团队相对年轻,管理经验和风险预估能力不足,在人员不够专业、管理不够规范、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却一心想着快速变现,不停地铺摊子、找点子、增业务,在内容、品控等方面自然容易出问题。

“快速造神”站不稳。大多数网红之所以能火,离不开MCN机构的助力。这些MCN机构为了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人设”,在文案、服化、摄制等各方面对网红大肆包装。但正所谓“假的真不了”,受限于认知、经验、立场,网红的曝光度越高,反而越容易露出马脚。这种流水线式生产网红的机制,用时短,依靠的只是公众的新鲜感,根基并不牢固,新鲜感一旦消失,网红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公众不再“好糊弄”。随着网络素养的提高,公众开始对网红“祛魅”,并对其言行加以审视。比如,“背刺”打工人的“七颗猩猩”,在打工人的愤怒中停更账号;“空空日记”利用自己的人气对素人进行“霸凌”,遭到网民抵制。造假的学历、摆拍的视频、不合格的货品等等,都逃不过舆论监督的“法眼”。网红想要长红,必须能够经得起公众的检验。

法律监管频出招。近期对几个网红事件的及时立案调查和整治处理,让公众看到了监管部门的努力。而一些在法律边缘徘徊的网红,如闯入哀牢山的“陈朵朵”和涉嫌弃养的“小英”,也面临随之而来的调查。近年来,国家从立法、监管等方面,不断加强网络生态治理,针对网红乱象也做出了有力规范,网络直播这一新兴行业已被纳入法治轨道。

长期以来,“走马灯”般的网红更迭是常态。网红的“兴衰史”之所以备受热议,原因之一是其具备一定的公众人物属性,种种行为会对粉丝群体及粉丝群体之外的社会产生影响,有着一定的示范效应。同时,网红的行为也关系到网红经济与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流量经济,流量本无罪,如何正确开启网红经济的“下半场”,网红的自觉自律是关键,多方的合力是保障。

爱惜羽毛。其实,成为网红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热度。网红想要长红,不能指望互联网的健忘和粉丝无底线的宽容。事实上,互联网也并不健忘,一些“塌房”网红谋求“翻红”并未成功,而停更三年的李子柒人气依然不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红经济已经到了大浪淘沙的“拐点”时刻,拥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网红不仅需要增强专业知识、改善团队管理、提高产品品控,更要在任何时候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遵守和对公众的真诚,以保证职业素养“在线”。尤其在网络主播职业化的当下,更应重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塑造个人品牌,使之成为独特的标签,才不会被流量的“回旋镖”击倒。

正确引领。除了网红自身,不少网络平台也中了“唯流量论”的毒。只要有网红冒头,平台就拼命用算法扶持、推荐;出现争议后,又忙不迭地炒热相关话题,流量推荐机制频频“作祟”。负面的网红形象同样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不利于社会价值观的正向引导、粉丝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信任的建立、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

面对网红的“群魔乱舞”,推进法治建设是基础,加强行业监督是核心,规范职业培训是保障,健全诚信机制是准则。平台既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提高行业门槛,更应对标业已明确的法律规范,主动与政府合作,共同保持流量池子的清洁、有序、畅通。

深耕沃土。当下,庞大的网红主播群体及其拥有的巨量粉丝,已成为引领消费、影响供应链、变革经济业态的重要力量。网红经济固然有着“成长的烦恼”,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引领传统文化“出圈”,科学技术“下沉”,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吸纳青年就业,等等。网红经济应在正确的航道上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近年来,山东菏泽、临沂、日照等多地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搭建平台,打造“网红经济”。菏泽鄄城县打造网红学院和有机果园直播基地,通过定期开展短视频直播培训,为鄄城培养一批“网红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日照通过打造网红城市,激活了城市发展的“网红基因”,已形成“网红+”经济聚集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网红塌房元年”的说法或许只是一句调侃,但从长远来看,“繁华落尽见真淳”未必不是一个良好的转折,毕竟,流量也需要走正道。来源:山东宣传

标签: 塌房 秦朗 陈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