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倪志琪有什么故事?

内地明星 7 0

倪志琪老师,上海艺术家、圈内有名的旅行达人、教师。

上海艺术家倪志琪当时最近创作了最新的作品、引起了圈内外的关注,他以手工纸为主要材料,采取了拼贴、绘画、摄影等多种元素相结合,这是他很多年探索的结果。拍摄的照片被编排并打印在多层的纸本上,如同绘画一般,又以不同的构图对画面反复进行覆盖,这是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倪志琪的作品《书上的记忆》,以多年积累的旧书、旧材料与近年来倪志琪在国外旅行时用手机记录的一些图像组合而成,《书上的记忆》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这本艺术书中、倪志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这里面所有的作品,里面的摄影、有图像的,全部都是自己用手机拍出来,不管是在安特卫普、米兰、西西里、拿波里,还有巴黎,都是用手机拍的,其实手机摄影、自己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为什么比较早呢,当时自己是拍手机摄影应该是在苹果4代开始的,一般每年自己要出去几次到欧洲去,公务的、自己去的也有,开始都总是带着相机去的、很重了,当手机有摄影功能的时候、发现这个记录方式也很好,那么最成功、最让自己难忘的一件摄影作品,当时在都灵、正好跟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下面的加卢佐艺术基金合作,这个是在一栋都灵市政府的非常老的一幢建筑里面举行的,自己一进去给自己感觉,里面站着一个人,很像是索菲亚.罗兰,自己就举起手机、来不及拿相机,手机就随手拍了一张,开始也没看,后来进去“啪啪啪”一拍,因为这个老建筑里面一束光上去、射在上面感觉很好,拍了一组下来、后来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庆功宴会的时候、自己拿出来一看,这张照片很好的、好看,后来自己问了我们的翻译,他说这个是意大利策展人的夫人,自己说他夫人气质很好、很像索菲亚.罗兰,这张照片自己就一直留着,让自己对手机摄影产生了兴趣,后来自己就把手机的摄影作品通过一般的纸张打印出来,把自己做艺术品用的一些材料、比方老的书,画报等等一系列拼贴,甚至一些生活中的废旧的、比方说快递用的一些材料,封箱带等等一起拿出来,放在这里、跟它组合在一起,最后做了几件以后、感觉不错,那么一个系列就出来了、叫《书上的记忆》。记忆逆流而上,时间与空间纵横反复,《书上的记忆》中,倪志琪是用极简的形式表现出了艺术的纯粹和永恒,那时、那刻,那个地方 在他身上产生的感受、在纸上重现。自己对欧洲的感情,欧洲的那个感觉、一直做旅行的感觉、好像带一点那种怀旧型的,另外还有一个观念、就是想用现在的数码的手段拍出以前的东西来,比方说自己里面有几件作品,像卡拉瓦乔的这种风格、自己感觉还是蛮神奇的,这种神奇要做在作品里面、自己边上的材料、包括整个的艺术形式跟图像还是要能够吻合的,所以说会产生这一类的灰的、暖灰的调性。自己的作品就是追求一种时间感,这种时间感就是我想时间就像个矩尺一样,可以往前拉、可以往后移,都是一样的,自己就可以把现在的东西跟以前的东西进行交融在一起,把以前的东西跟现在的东西也能重叠在一起,那么样子自己感觉是蛮有意思的,有的时候就跨越时间了 时间和空间的重叠和交融、令人仿佛进入属于倪志琪的梦境,这位上海艺术家年少时曾学习国画,后在机缘巧合下、走上了油画之路。1991年,倪志琪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国立皇家美术学院留学,并在那里取得了硕士学位,在欧洲留学期间、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人人皆是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与热衷挑战西方绘画传统技法的艺术氛围深深震撼了倪志琪。其实拼贴这个元素,自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接触了,当时是在自己留学期间,当时拼贴是跟观念艺术还是有关的,当涉及到一点社会性,比方说当时采用了亚麻布跟宣纸,亚麻布跟报纸、杂志等一些组合,回国以后、有一段时间也放弃了拼贴、采用了直接画法的一种绘画形式,最近十年、慢慢自己又去用拼贴的形式,比方说特别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报纸、画报,自己最近发现、感觉包装也蛮有趣的,就把包装袋的皱褶烫平以后、感觉这个材质也是非常、人家扔掉的东西,我把它捡过来,自己感觉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人类是需要常常看见地平线的,这会让我们有一种与大地同在的踏实感,旅行是倪志琪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认为、旅行的经历可以提示我们在琐碎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博大的存在、可以承载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这是倪志琪在上海的首个个展,《真空、干地与房间》,其中展出的作品包括他近几年创作的综合媒介绘画以及过去二十多年间的精选作品,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在不断地拼贴、组合下,形成了属于他个人的“时间胶囊”,近两年来、自己在寻找各种生活中的现成品,包括以前也常用的一些,比方说旧的画报、旧的材料,最近发现一种非常好的原始的手工纸,这个手工纸的来源当时是因为一个项目,陪一个外国的教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寨去采风的时候,突然发现那边的手工制纸法非常原始、好像非常有味道,自己当时就去买了一些纸回来、试试画,那么这个调性、这个质感跟自己的作品很吻合;另外在手工纸的制作上也帮自己实现了我自己在做作品过程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一种拼贴的想法、跟其它的材料也能够比较融合,特别是跟亚麻布的属性、跟其它的一些比方说 后来又增加了包装袋,后来又增加时尚用的、比方纱布,杜邦纸等等,一系列的材料都能够非常吻合地在作品中把它体现出来。其实这材料废旧的东西其实也有生命力的,比方说有一件作品,一块纸板箱、自己是垫在地上的,本来想要清理一下工作室、把它拉出去的,走到半路上手感一摸,这感觉很好的,不大舍得,拿回来一看、后来做成一件作品,一扔下去,感觉很好,这一扔、放在画布上,倒给自己一个提示,这个纸板箱、这类纸板能够做作品。这一点东西,你扔掉的时候、肯定当垃圾扔掉了,但是你拿回来的时候、你感觉这个东西,比方说自己有好多包装袋,就是从废墟里面去把它捡回来的,因为这上面的痕迹、通过风吹雨淋,它风化了,产生一种效果你是没办法猜测的,而且自己没办法把它做出来,非常特殊的,而且这块东西就是唯一的,那自己就是把它拿过来、挪在作品上,把它组合在作品上,自己感觉这也是很美的。看似寻常的物品,不仅仅是留下了人类使用过的痕迹,也浓缩了人们的情感,在旅行中、倪志琪从窗户,地板,瓷砖等景象中发现相互关联的感知意象,并提炼、组合成新的线索,成为内化的风景,这些经历也影响到他以几何构图为主的作品形式,并且敏锐地把握几何形状的不同变体。做这件作品的时候,自己一直在听《图兰朵》的、特别是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法入眠》,反复听了十几遍,就一直放一直放,就凭着这个感觉、自己就把这件作品做出来了,当时做出来以后、再加上了一些涂鸦的文字,就把《今夜无法入眠》的文字通过涂鸦的手段用意大利文、英文跟中文,而且是都是用左手把它涂鸦写在上面的,那么最后才想到这件作品干脆就叫《图兰朵》。这件作品的色调,你其实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所有的城市里面都是这个调子,就是偏米黄、偏米灰的,整个意大利的国家应该也是这个色调的。倪志琪在材料的处理和拼贴上着重于痕迹的探索,借助不同的材质、倪志琪的作品中记录了流逝的却又无法定义的时间,透露出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渴望。《格斗》这幅作品还是非常有趣的,当时自己想突破一下自己,想做一件大的作品,超过2米5以上的,因为自己画室的空间有限,自己就把它平摊在地上做,找了大概十几张手工纸把它拼起来,然后做好,当时平放在地上、做的时候自己自我感觉很好的,非常好的感觉,当时自己的画室条件也比较好的,就是说阳光照进来,一束阳光上去、好多朋友正好过来,一看这幅作品、不错,我自己也充满了希望对这幅作品,当它完成的时候、因为我把它竖起来看的时候,“哇”一下、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自己感觉到有点制作感比较强、有点刻意,其实作为艺术家最反感就是太刻意、太做作,好像它有点功利性强,这个正好是恰恰自己最反感的地方,当时自己很失望,正好自己助手在边上,自己说这事怎么办,他说倪老师、这件作品本来是具有很大希望的,现在看看很不舒服、很不开心,后来自己就喝了杯咖啡走到边上去,过会过来、五分钟过来,把这张画上面一个部分狠狠地“哗”一下、撕下来,撕下来倒对了,背后的痕迹跟自己整个画面倒协调了,有的时候许多效果是在你失败的情况下、挣扎了一下,倒反而出了一件好的作品、自己满意的作品,后来自己加上那个涂鸦的文字,因为正好一首诗也叫《格斗》、也很巧,这首诗是比利时安特卫普人写的,因为自己曾经在安特卫普呆过好多年,而且更加巧的就是《格斗》上面的三块颜色红、黄、黑,正好是比利时国旗的颜色,但是在做这幅作品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的,后来恰恰这种巧合在这幅作品上体现出来。其实艺术家的东西有的时候、是在一种非常私密的情况下创作,关在自己工作室里面创作,当你在公共环境中展出的时候、你要去跟人家交流,你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展览中地上的一件作品《风中的蔷薇》当时本来是竖起来、后来自己感觉这个放在地上比较好,那么这样能够跟观众形成一种互动,让人家观众也能够参与进来,不一定就是平面的视线在看画,而且他能够弯下来看。这件作品达到了长度在3米65长,那么正好是这张手工纸是当时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当时淘来的、整张的一张手工纸,开始自己放在工作室里不知道怎么用,后来最后、这样纸要用掉它,就看了一看、这么大,感觉很好的,我想怎么做,当时还没想好,当时在这之前已经有《格斗》、有《图兰朵》这几件作品,已经做好了、想想还是比较顺手的,后来那么简单这一张东西放在地上、自己感觉太平整了,后来正好边上有一叠包装袋,包装袋上面有一个粉色的包装、这个袋袋是自己在外面捡来的,人家扔掉、自己捡了,自己感觉这个很有意思,这个颜色、人家说很暧昧,自己说确实是有点暧昧、粉色的,自己就把这个袋袋、开始拿过来,不知道怎么用,后来自己上面一甩,这个一甩感觉蛮好的,感觉蛮好的、就甩在这上面,而且这个颜色跟这个纸张很吻合,当时自己就这样想,就甩在上面,就直接这个状态、就是当时自己甩在上面的这个状态,就完全这个状态,后来自己就想、把纱布再挂上去、增加点朦胧感,然后想想、想了一个这个颜色有点像蔷薇花,像玫瑰、蔷薇花,那么正好有首诗是叫《风中的蔷薇》,当时是郭沫若翻译的,让自己感觉蛮有意思,能够把自己的观念体现出来,那么自己就通过英文、中文以涂鸦的手段在画面上把那个意思表达出来,最后陈列的时候、正好放在这个地上这个角落,正好画廊的这个位置非常适合放这件作品。过程,是倪志琪作品中的重要关注点,他在不事先准备草图和没有其它技术帮助的情况下、完全凭借手感,完成了这些作品,这种用实物拼贴的手法、令人们更加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而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其实是相当磨练意志的,因为它不仅考验艺术家对自身的认知程度,还考验一个人的整体修养。自己1995年回国,应该说是率先开了综合材料这门课,应该说很早,1995年,20几年前,中国所有的高校当时应该还是没有这个专业,当时我们是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在变成设计学院跟美术学院了,艺术系我们率先开了这门课,自己感觉这个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个课在国外的院校里面已经是很普通的课程了,它主要是从单一的一种材料的使用上,比方说油画就是油画,国画就是国画、或者其它东西,那么自己把它、综合材料就可以除了平面的绘画以外,你其它的材料都可以把它放在这里面去,只要你自己感兴趣的、你通过自己眼光发现的,或者是普通的,或者是与众不同的材料,加在这里面,这个就能够形成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出来了。不同层次的颜色,不同材质的纸,倪志琪在创作时反复进行着绘画、手工拼贴和装裱相结合的方式 ,在轮廓边界的处理上、他运用柔和的色调和不同层次的材质相互叠加,当我们观看这些作品时、时间仿佛被注入了神奇的魔力,它们慢慢消褪、直至消失,只留下一片颇具魅力、朦朦胧胧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