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杨笠的事,在国内本来就已经让大家议论得够多了,谁知这股风还吹到国外去了。那些“著名媒体”纷纷下场,摆明了要插一脚,直接为杨笠撑腰。说她这次是撞上了中国男人的“痛点”了。真有意思,就一个脱口秀演员的话题,结果被这些大媒体当成批评中国男人的突破口了。这么一搞,反倒给杨笠加了层“滤镜”,瞬间成了什么象征一样的人物。
国外这些媒体列队上场,像是摆好架势。美国的《纽约时报》打头阵,一篇报道直接挑明了,说杨笠被京东“退货”,理由嘛,说是戳中了中国男人的“玻璃心”。这还不够,英国的BBC也来了,中文频道一篇,英文频道一篇,各有各的说法。中文版主要讲的是事件背景和用户反应,而英文版则直接把杨笠称作“中国的笑点女王”,完全不提她本来的脱口秀背景。
还有《经济学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爱谈这些社会问题的媒体。这次,他们打着两性话题的名号,说杨笠早年在表演中用的“温和嘲讽”,却触动了不少男性的自尊。就这点事,硬是给扯成了什么性别讨论,说她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女性的心声,还大加赞赏。
这些国外媒体一出手,还真够直接的。没见过他们这么团结过,几家媒体不约而同全来支持杨笠。人家杨笠在国内就是个搞脱口秀的,说点调侃的东西而已,结果被他们炒成了“女性象征”。一个比一个讲得好像她成了某种符号似的,不但夸她,还说什么她代表了中国独立女性的“发声”。
媒体那种论调还真是离谱,说杨笠的话是“直言不讳、挑战旧观念”,一下子就把她的形象拔得高高的,完全不提她原本是为了搞笑。尤其是这些文章里,有意无意地给杨笠的言论扣上了“女性权利”的标签,几乎都在强调她的观点有多重要,看得出来是冲着吸引眼球去的。这种捧法,搞得好像杨笠的言论真成了什么大事。
这些报道一出,让网友们看了直摇头,调侃她说:“这是得到皇军认证了。”夸得过了头,真是有点离谱。
有些网友看到国外媒体这么“齐刷刷”地夸杨笠,真的是忍不住了,直接在评论里调侃。这种集体捧人的操作,看在网友眼里,有点像“搞笑合集”,有人说这次杨笠是“成就达成,拿到认证”了。还有人反过来调侃这些媒体,说真有意思,脱口秀演员一句笑话就能让他们集体给杨笠“上封号”,仿佛杨笠变成了什么文化符号似的。
也有些网友看得更明白,说这群国外媒体不过是借杨笠的事来批评一番,顺带着给她的“言论”打上一层特别的光环。这些网友直接说,这些报道的立场还真是一目了然,和杨笠到底说了什么关系不大,反而像是给自己找了个由头,话题一碰上就狂吹,这力度搞得像集体作秀。
这些国外媒体不只是表态,还把杨笠的话题直接推上了“高度”。他们一边标榜她代表了“某种声音”,一边给她加各种头衔,什么“意见领袖”“独立女性”的,简直像是直接给她打了金漆。明明就是个搞笑演员,结果被吹得像什么文化现象一样。这些词套上去,搞得她好像随时要发表什么“重要见解”。
更离谱的是,这些媒体文章里个个口口声声讲“言论自由”,还拼命强调杨笠说的是女性的“独立声音”。结果这阵仗一出,杨笠这场脱口秀还真是成了“国际事件”,完全脱离了她原本搞笑的初衷。
网友们看到这些国外媒体的操作,也是各种调侃和质疑涌上来。有人直接吐槽说,这些媒体这次夸得这么起劲,还真是给杨笠加了种“皇军认证”。有的网友则觉得好笑,说杨笠就是个脱口秀演员,讲的就是让大家笑笑的东西,结果被国外媒体这样一捧,反倒成了“先锋”了。
不少人还质疑这种双标操作,意思是,要是换成男性脱口秀演员这么调侃女性,估计早就被口诛笔伐了。可杨笠这话题一出,反倒成了国外媒体拿来“撑腰”的材料,弄得跟多大事一样。有些网友看着直呼离谱,这夸得也太用力了,简直像在硬拉人上台演一场“国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