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女生被脱口秀艺人喊大姐:
这是无礼冒犯?
还是社交恐惧症?
文 | 雾满拦江
(01)
脱口秀艺人,喊一位29岁的姑娘大姐,姑娘怒了:
冲突发生,网友们讨论该不该喊大姐,姑娘的愤怒是不是有道理。
然而问题重点,不在这里。
实际上——这名脱口秀艺人,是个社恐。
——虽然他勇敢站在台上讲段子,但这有可能是他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交障碍,鼓足勇气的自我治疗——正因为他是社恐,所以无法辨识社恐与社牛,才会在节目互动中,误选了另一个社恐。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有社交障碍的小伙伴,还有救吗?
(02)
人类无非两种:
社交恐惧者,与社交亢奋者。
前者称社恐,后者称社牛。
所以社交场上,不过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社恐遇社恐。
俩社恐相遇,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说什么。
一个社恐鼓足勇气:大姐!
另一个社恐怒了:你才是大姐,你全家都是大姐!
第一个社恐:不是大姐……大妈!
第二个社恐:你全家都是大妈!
越说火气越重,吵着吵着动起手来,你一刀捅坏我的肾,我一刀挑断你的脚筋。两人先进医院做病友,再进监狱做狱友,从此对人类社会充满绝望。
第二种情况:社恐遇社牛。
两人相遇,社牛热情招呼:大姐!
社恐:滚!
社牛:滚,滚,滚滚长江都是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大姐肚子疼,青山依旧在,大姐肚子疼……大姐让滚我就滚,但刚才我滚动撞到墙壁,反弹回来了。
社恐:……厚脸皮。
社恐遇到社牛,就是社牛唱独角戏,社恐尴尬得脚趾头抠地,只想快点逃开。
第三种情况,社牛遇社牛。
俩社牛相遇,就会手拍手歌唱:滚,滚,你快滚,我也滚,我们两个一起滚,滚到东来滚到西,西边有只肥母鸡,骑上母鸡下个蛋,我是你爹你混蛋……
社交场上,就这三种情况:
社恐遇社恐会打起来。
社恐遇社牛会骂起来。
社牛遇社牛,性别无所谓,抱牢亲起来。
脱口秀艺人惹麻烦,这是典型社恐遭遇社恐。
(03)
社交恐惧,其实是认知障碍。
就是不能确定自己是谁。
——社交恐惧者,称她大姐她愤怒,你叫她小姐姐她更愤怒,如果敢叫她大妈,她敢拿菜刀砍你全家。
正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管你怎么称呼她,她都感受到压力。
压力带来应激。
遇到壮汉叫她声大姐,她会惊恐逃掉,认为自己遭受了攻击。
细胳膊小腿的脱口秀艺人叫她大姐,她会非常愤怒,认为你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对她的伤害——尽管这种伤害根本就不存在。
社恐患者,都讨厌社交。
所以要如何做,才能根除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呢?
(04)
根除社交恐惧的法门是——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免除认知错乱。
就是先弄清楚,什么是自我。
心理学家说:自我是虚幻的,看不到摸不着,只有在碰到社会墙壁上时,才会反弹回来。
意思是说,自我是社会性。
没有社会,就不需要自我。
比如说《鲁滨逊飘流记》,荒岛上的原始人,根本不需要名字,不需要自我——但是我们读这个故事,读者构成 “社会”,所以荒岛野蛮人就必须有个名字。
鲁滨逊,构成了荒岛野蛮人“自我”的一部分。
注意,一个名字,或一个称谓,只是自我的一部分。
比如一个姑娘,她被对门小朋友称为阿姨,又被隔壁老奶奶称为小囡。
小囡和阿姨,都是姑娘自我的一部分,而且是专属的。
小囡这个称呼,专属隔壁老奶奶,小朋友不能叫。
阿姨专属小朋友们,老奶奶不能这么叫。
而当姑娘来到脱口秀现场——这时候她需要一个新称谓。
脱口秀艺人如果敢叫她阿姨,姑娘一定会愤怒。
如果称她小囡,姑娘更愤怒。
在脱口秀现场,她的自我应该是——那位温柔又漂亮的女士。
或称:那位大眼睛、长睫毛、善解人意的美丽姑娘。
正确称呼每一个受众,是艺人的基本功。
假如郭德纲来说脱口秀,他会这样称呼:那位超帅小哥哥,那位北京城最美的姑娘,那位全宇宙最有财运的男士……不会这么称呼的艺人,不是好患者。
一旦你把自我理顺,瞬间就会从社恐进化为社牛。
从此你知道,自我由无数个称谓构成。
在隔壁老王眼里,你是总盯着他老婆的那个狗日的,在单位领导眼里,你是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在妻子眼里,你是人间第一大混账。在孩子眼里,你是原生家庭,无能狂怒……
你终于明白——称谓不仅是称呼,而是定位对方。
(05)
正确的称谓,对应的是对方智力。
如果对方对你的称谓,给你带来压力——那是对方蠢,不是你的错。
对方蠢,应该给对方带来压力,而不是你。
明白这个道理,你在社交场合,就再也不会窘迫了。
如果对方叫你:那个死胖子,或那个大笨蛋,你立即知道,对方智力低下,脑壳进水,他称呼的不是你,而是他自己。
正如佛观天地,看到的是尊庄严的佛,因为佛看到的是自己。
而垃圾观天地,看到的是满地垃圾,他看到的同样是自己。
所有的称呼,不是称呼别人。
都是称呼自己。
你不会因为对方是垃圾而愤怒。
当然也不会因为对方错误称呼自己,就感受到压力。
认识到这一点,你已经是走遍天下无对手的大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