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作家”王朔谈“人生”,一针见血:生活不能改变,我就改变,谁也甭想破坏我的好心情

内地明星 9 0

38岁的王朔从美国落魄而归,身无分文,得知消息的冯小刚给他送去5万块,但王朔却连人带钱把冯小刚轰了出去,兄弟二人从此分道扬镳。

1994年,王朔和好友冯小刚一起创办了“好梦电影公司”,那几年王朔混得风生水起,连带着冯小刚也跟着水涨船高,名声大噪,成了京圈里的名人。

此时的王朔,已经在文坛上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了众多年轻人所追捧的“新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而且由他编写的影视作品都反响热烈,王朔也成了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王朔的性格过于张扬,又有些傲慢,渐渐引起了作家圈的不满。最终,他遭到作家圈的封杀,所有跟他有关的作品全部都在审核时被毙掉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朔倍感无奈。于是他做出一个决定:到美国去躲避风头。临走前,他找到了冯小刚,拍拍他的肩膀说:“他们针对的是我,我走了,你还能在这里好好发展。”

冯小刚深知,没了王朔这个大靠山,自己必须尽快做出成绩,才能不被淘汰。经过多番思量,冯小刚决定把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一炮而红,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

一年后,王朔回到了国内。然而,此时他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和风光。

冯小刚得知后,心里过意不去,他想起了当初在拍《甲方乙方》时,为了能够让电影顺利过审,他没有在电影上署上王朔的名字。

于是他决定给王朔送去五万块钱作为补偿。然而,令冯小刚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却彻底激怒了王朔。王朔把钱扔回给冯小刚,并大声地斥责道:“你以为我是要你的钱吗?”

原来,在王朔看来,为了过审,电影不写他的名字可以理解,但是电影上映时,冯小刚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完全不尊重他这个朋友的意见和感受。现在又用钱来侮辱他,实在是过分了。

至此,冯小刚和王朔的关系彻底走到了尽头,从此两人也是渐行渐远。王朔后来曾在公开场合表明:他和冯小刚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是两人的追求已经不太一样,王朔说自己只想当边缘人。

的确,归来后的王朔沉寂了十五年,才带着他的新作《起初·纪年》重回大众的视野。

马未都曾说过:王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依旧保存了作为一个作家基本尊严的人,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不愿去跪舔那些所谓的美好。王朔的每一部作品都称得上经典,这部他潜心打造的《起初·纪年》,更是凝聚了他多年的史学积淀和艺术修养,展现了他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

在这本书中,王朔以严谨详实的正史为底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度的思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武帝从亲政到去世的五十年人生故事。自古君王多无情,但在王朔独特的笔触下,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汉武帝不仅是一个权力的掌握者,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绪、有生命的活人。他是北征匈奴时雄心壮志的一代君王,也是酿成巫蛊之祸后的悔恨父亲,更是独守甘泉宫的垂暮老人。

当然,《起初·纪年》并不仅仅是一代天子的故事,更是一部有关于人的故事。在王朔嬉笑怒骂的字里行间,李广、李陵、霍去病、张骞、司马相如、陈阿娇、卫子夫、司马迁都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痛苦、每一次欢乐,都跃然在纸上。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金屋藏娇的痴心错付、看到了霍去病的英年早逝,看到了卫子夫的含恨而终。他们的人生是历史的见证,但这些人生又何尝不是你我人生的缩影。

有编剧赞叹道,读《起初·纪年》就像是看一场京味十足的脱口秀。书中的语言模式极其丰富,从市井俚语到文人雅言,从宫廷秘闻到民间传说,这些自带王朔风格的语言元素让你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恢弘和壮阔。

读史使人明智,如果你也想以史为鉴,一窥汉武帝的繁华与落寞,那就赶紧去读《起初·纪年》吧,它会让你看到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年代。

标签: 人生 作家 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