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还没消肿就接戏,一个个“馒头脸”演员背后,演技再好也拉垮!

内地明星 1 0

娱乐圈就是个奇妙的地方,有人靠实力说话,有人靠资本开路。最近热播的《特战荣耀》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资本课"。

这部由杨洋主演的军旅剧,本该展现铁血军人的形象,可剧中却出现了两张"格格不入"的脸。说实话,这要是放在选秀节目里,那叫独特气质;可在军旅剧里,只能说是美学灾难。

其中一位女演员,虽然按要求剪了短发、穿上了军装,可这张"馒头脸"配上尖下巴、挺鼻子,怎么看都不像个训练有素的军人。你说她是刚从美容院下火罐回来的,我都信。

更离谱的是另一位"馒头脸"演员,普通的台词硬是被她用僵硬的表情演出了新高度。整个人就像是突然脸瘫了一样,自说自话地演着,看得人尴尬癌都犯了。这要是在我们村口的广场舞队,都不一定能过审啊!

导演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这两位"另类演员"在剧中上演"脸瘫秀"?制片人就没觉得哪里不对劲?

谜底很快被揭开——有爆料称,这两位演员一个是出品方公司的老板,另一个是投资了8000万的投资人。这下全懂了,这不是演技问题,这是"资本有话说"啊!

你看那个画面,一个镜头扫过去,旁边演员端着水缸,造型到位、表情到位,活脱脱一个真军人。再看这俩"馒头脸",活像是穿越来的。可导演还是给安排了角色,连审核的时候都没人提出异议,就这么理所当然地打着杨洋主演的名义上了电视台。

说到这儿,不得不感叹:资本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它能让导演装瞎、让审核睁眼瞎、让观众忍着尴尬看完整部剧。可问题是,你投资是投资,演戏是演戏,这么生硬地把两件事摆一起,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吗?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种现象在圈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投资方想露脸、老板想出镜,这些都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任性会让整部剧的质量大打折扣?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有钱就任性"。可在这个全民觉醒的时代,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弹幕里的吐槽、评论区的吐槽,都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

这么看来,与其说是"馒头脸"演员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个影视行业被资本绑架的缩影。当金钱可以轻易战胜专业性,当投资能随意掌控选角,这样的行业生态,又怎么可能产出精品?

说起近年爆款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绝对是一匹黑马。精良的制作、紧凑的剧情、考究的服化道,几乎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可就在这部好评如潮的剧集里,却藏着一个让观众集体尴尬的存在——王韫秀。

这个角色设定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小姐,可演员的颜值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一张浮肿的"馒头脸",突出得夸张的苹果肌,再加上异常凸出的额头,这哪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千金小姐,更像是刚做完面部填充还没消肿就来现场报到的。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这位王韫秀小姐的形象,愣是把"气质"两个字从古装剧的字典里划掉了。你说她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观众第一反应:这怕不是在搞笑吧?就这面相,放在古代,连大户人家的丫鬟都不像啊!

更让人费解的是,导演是怎么想的?在这么一部追求极致还原的剧集里,为什么要给这么重要的角色找这样一位演员?要知道,古装剧最忌讳的就是现代感太重,而这位演员的"馒头脸",简直就是给整部剧拉低了时代气质。

可能有人会说,演技好就行。但问题是,这可是视觉艺术啊!观众看古装剧,第一眼是看脸,第二眼还是看脸。就算你演技再好,观众都无法代入这个角色了,还谈什么演技发挥?

更要命的是,演员自己难道没点数吗?脸都没消肿就急着进组拍戏,把这么"精彩"的一面堂而皇之地放在镜头前,这不是自毁前程吗?且不说能不能吸粉,这怕是要把路人缘都给作没了。

所以说,《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除了王韫秀这个角色,简直挑不出什么大毛病。可就是这么一个角色,硬生生成了全剧最大的槽点。这让人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样的考量,让导演非要用这样一张"馒头脸"来演绎这个角色?要知道,这可不是演技能够掩盖的缺陷啊!

这或许就是当下影视圈的一个缩影:好剧难得,但一个不当的选角,就能让一部好剧留下遗憾。

都说现在是观众的时代,可在娱乐圈这个特殊的生态圈里,却上演着一出"观众清醒,圈内装瞎"的怪现象。

记得有句网络流行语说得好:"年轻人就是瞎装,装着什么都懂的样子;但成年人就是装瞎,装的什么都看不懂。"放在当下的影视圈,这句话简直不能再准确了。

就拿前面说的《特战荣耀》来看,那两位"馒头脸"演员的表现,观众们可不是白看的。弹幕里写满了质疑和吐槽:"这是军人?怎么像刚做完医美还没消肿?""这表情也太僵硬了,是不是打了过量肉毒?"

可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导演、制片人、审核人员却集体沉默。更有意思的是,在审片的时候,这些专业人士居然都觉得没问题。明明一个画面里,一边是拿着水缸造型到位的群演,一边是两个仿佛来自平行时空的"馒头脸",这么大的违和感,他们是真没看出来,还是选择性失明?

这种"装瞎"现象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也不例外。一部好评如潮的剧,偏偏在选角上露出破绽。观众都看得出王韫秀这个角色有多不合适,可导演和制片方却像戴了滤镜似的,硬要说这是对的人选。

说到底,这就是圈内人的一种生存智慧。面对资本的压力,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观众的质疑,他们装作听不见看不见。可他们有没有想过,正是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才让影视行业变得越来越畸形。

而观众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早就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白甜"了。他们用弹幕吐槽、用评论区发声,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可圈内人依旧我行我素,继续用花言巧语来粉饰太平。

这种观众和圈内人的割裂,说白了就是一个认知差的问题。观众希望看到真实优质的作品,而圈内人却在各种利益的裹挟下,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样的状况,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当观众的声音持续被忽视,未来的影视作品还有人愿意买单吗?

这恐怕是每个圈内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国产剧总是在同样的坑里栽倒?一个"馒头脸"演员的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困境。

说白了,现在的影视圈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利益交换市场。你投资我的戏,我让你露个脸;你是出品方老板,那就给你个重要角色。在这种畸形的生态下,专业性被架空,质量被忽视,观众的感受更是被选择性遗忘。

就像《特战荣耀》里那两位"馒头脸"演员,一个是出品方老板,一个是投资8000万的金主。有了这层身份,演技不够、形象不合适都不是问题。可问题是,观众又不傻,这么明显的破绽,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再看看陈浩民的例子。从当年TVB的一线小生,到现在被嘲笑是"蜡像",这背后折射的不就是整个行业对流量和话题度的过度追求吗?为了吸引眼球,连脸都不惜整得面目全非,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情况似乎还在持续恶化。资本的入局、人脉的影响、流量的诱惑,正在让国产剧越走越远。当一部剧的质量不再是第一考量因素,当演员的专业程度可以被随意忽视,我们还怎么指望国产剧能走向世界?

说实话,现在的观众比以前要懂得多了。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也清楚什么是敷衍了事。可圈内人依旧固守着那套"你装瞎我也装瞎"的生存法则,这不是在自掘坟墓吗?

不进则退,这是历史规律。如果国产剧继续这样"任性"下去,观众的信任终将被耗尽。到那时,就算你请来再多的流量明星,整再多次容,也挽救不了日渐衰落的市场。

所以说,国产剧的未来在哪里?答案很简单:回归初心,尊重专业,敬畏观众。与其花大价钱整容还要忍受"馒头脸"的尴尬,不如好好打磨演技;与其迎合资本的任性要求,不如认真思考作品的质量。

只有这样,国产剧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否则,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输出,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梦想层面。

标签: 演员 馒头 也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