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受爱因斯坦支持的李宏烨,6年前叫板郭德纲,如今怎样了

内地明星 10 0

李宏烨,一个自带标签的男人。上海交大的博士光环加身,但他却一头扎进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里,这事儿本身就挺戏剧化的,就像是事先安排好的一出戏。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不是科班出身却偏偏要在这个圈子里搅动风云。“公式相声”,这个他自创的概念,既是他挑战传统的武器,也成了他被争议包围的导火索。创新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突破,也能带来毁灭。

图片来自于网络

李宏烨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曾经遭到全网的抨击,如今的他现状如何呢?

李宏烨的“相声公式”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建立在他对相声的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推崇之上。

他试图将相声创作中的包袱设置、节奏掌控等元素量化,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模式。

这套理论的内核,就是将相声的艺术创作转化为一种工程化的操作,就像流水线生产产品一样,输入公式就能输出笑声。这想法大胆甚至有些狂妄,但也正因如此,才吸引了最初的目光。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18年李宏烨夫妇带着他们的“公式相声”登上了《创业英雄汇》的舞台。面对众多投资人,他们侃侃而谈,将公式的理论娓娓道来。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竟然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

图片来自于网络

意向签约200万,10%的股份,这无疑是对他们创新理念的初步肯定,也让他们看到了公式相声商业化的可能性。这短暂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李宏烨更大的自信,也为他日后的激进行为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自于网络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相声有新人》的舞台,才是检验公式相声成色的试金石。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竞技场,李宏烨的公式相声碰上了巨大的挑战。

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李宏烨和郭德纲来了一场对决。节目中李宏烨的言行举止充满了挑衅意味,他拿着自己的著作,当着郭德纲的面,大谈特谈自己的“相声公式”,仿佛在宣告一种新的秩序即将到来。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他的表演没能达到预期,观众反应平淡,评委也不太看好。公式化的段子缺乏传统相声的灵动和韵味,预设的笑点并没有引发共鸣,反而显得尴尬。

面对郭德纲的质疑,李宏烨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谦逊,反而据理力争坚称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他这种强硬的态度,非但没让他赢得尊重,反而让争议更加升级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节目播出后,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式相声”成了热议话题。支持者觉得李宏烨的创新精神挺难得的,反对者则认为他有点狂妄,没get到相声的精髓。

与郭德纲的针锋相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姜昆对李宏烨的“公式相声”表达了支持。他不仅在公开场合给予了肯定,私下也与李宏烨夫妇有过交流。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李宏烨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也反映出相声界内部对创新和传统的不同理解。

《相声有新人》的舞台,是李宏烨短暂的高光时刻,也是他走向低谷的起点。节目的热度过后,李宏烨并没有如愿成为相声界的新星,反而陷入了困境。他尝试了各种途径,直播、讲课、商演,但都以失败告终,直播间里观众不多,线下演出也是冷冷清清。甚至连他的母校,也拒绝了他的演出邀请。

图片来源网络

现实的残酷给了他当头一棒,四处碰壁的李宏烨,最终选择了退网。22年他悄然离开了公众的视线,仿佛人间蒸发。这时的他或许正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也或许正在酝酿新的计划。然而互联网的诱惑终究难以抗拒。

直到2023年李宏烨再次回归,这次他决定用音乐来开辟新天地,推出了自己的专辑。然而市场的反应依旧冷淡,他的音乐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这次复出,似乎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不像以前那么锋芒毕露了,说话也谨慎多了。

在视频平台上他开始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偶尔也会讲讲“公式相声”,但更多的是一种平和的叙述,不再带有明显的攻击性,他似乎在尝试与过去和解,也试图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的评论区,还是能反映出他有没有改变。有人依旧对他过去的言行耿耿于怀,也有人开始理解他的初衷,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了短视频时代的内容创作模式。

面对这些评论,李宏烨不再像过去那样激烈反驳,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温和的回应方式。他似乎明白了,一味地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倾听和反思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他的创作内容上。他开始尝试不同的主题,不再局限于“公式相声”,也开始关注社会热点,尝试用相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转变或许是他对自身定位的重新思考,也或许是他对未来方向的探索。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的故事,让大家开始思考文艺创新的事,“公式相声”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创新本身的错误。李宏烨的勇气和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相声的讨论和发展。他太注重公式和套路了,忽视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真正魅力和精髓。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的创新,不能脱离传统的根基,相声的吸引力在于演员的表演、说话的艺术,还有跟观众的互动,这些是公式无法替代的。

李宏烨的“公式相声”,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虽然可以模仿相声的形式,却无法传达相声的精髓。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创新时,既要自信也要保持谦逊,过分的自信容易导致自大和盲目,听不进任何批评和建议。而缺乏自信,又会让人畏首畏尾,不敢突破和尝试。

李宏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最初的自信,让他敢于挑战传统,但也正是这种自信,让他在面对质疑时,变得固执和偏激,失败没啥大不了,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的退出和重新回归,展示了他面对挫折的态度,他没放弃梦想,而是决定重新开始,换个新方向试试,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未来的文艺创新,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成功和失败,既要鼓励创新精神,也要尊重传统艺术的规律。在创新过程中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倾听不同的声音,不断反思和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他的“公式相声”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对相声的探索和思考,依旧在继续。他就像个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里一步步摸索,他的成功与失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以后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他对相声的热爱,对创新的执着,以及面对失败的勇气,都值得我们敬佩。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既要大胆尝试,也要谨慎前行。

李宏烨的“公式相声”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他的尝试却引发了人们对相声创新路径的思考。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的“公式化”尝试,虽然过于极端,但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在相声创作中,可以借鉴一些科学的方法,例如数据分析、受众调研等,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更重要的是,李宏烨的故事让人们开始思考创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

过度自信和固执往往会挡住创新的脚步,真正的创新者,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批评和质疑,不断反思和改进。

他们需要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李宏烨的经历,也提醒我们失败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创新者是否成熟,往往体现在他们如何看待失败和从失败中学习。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怎么从中找到经验和教训。

李宏烨的退网和复出,展现了他的勇气和韧性,面对失败他从不轻言放弃。他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决定从头再来,继续前行,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创新者学习。

图片来源网络

李宏烨的“公式相声”,可以看作是一次大胆的实验,一次对相声传统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即使实验结果不咋样,也别小看实验的价值。

他的经历提醒着我们,文艺创新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需要不断尝试、思考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李宏烨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更多需要关注事情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才更稳妥,不要闭门造车而脱离了它原本的轨迹。

本文信源:“Tell you more 特有墨”抖音、上游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