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北大才女病逝,撒贝宁失声痛哭:她这一生,活得真的太辛苦!

内地明星 2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一下,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她是北大才女,也是曾经风靡一时《大话红楼》的作者,对于她的身份,很多人知道更多就是她也是一名网络写手。

如果不是因为一篇《卖米》的文章,或许很多人会以为她的童年时幸福且快乐的。

那年她凭一己之力写哭了整个朋友圈,不少网友纷纷感叹:“有人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竟然用在了一个小姑娘的身上”。

张培祥出生于1979年,来自湖南一个贫困的小乡村。

父亲身体虚弱,常年卧床不起,母亲则因小儿麻痹症和乳腺癌深受病痛折磨,她的家庭几乎是由老弱病残组成。

生活的重担从小就压在了她的肩头,5岁时,张培祥便开始承担起家中的重任,照顾弟弟并帮助父母干农活。

她和家人一起靠种水稻维持生计,每年能多打几石粮食便是全家最大的盼望。

然而,对于年幼的她而言,这并不简单。

从小张培祥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慧和学习能力,她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老师们对她的期望更是甚高。

每当新课本发放时,张培祥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因为对她来说,学习是唯一能逃离家庭困境的出路。

尽管生活艰苦,她仍然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借助每一个机会学习,哪怕是在农田间的碎片时间。

然而,命运却并不总是眷顾她,10岁那年,父亲因病向她提出辍学的想法,那一刻,她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

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仍然努力寻求父亲的理解,希望能继续学业。

书本对她而言,不仅是知识的象征,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最终,张培祥在姑姑的帮助下得以重返校园,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里的重点中学——醴陵一中。

她在学习上不断取得佳绩,家庭的经济负担却依然让她倍感压力。

父母常常为了筹钱上学而节衣缩食,张培祥意识到,自己的学业并不只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全家人的希望。

最终她定离开学校,开始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她去过广州做过洗碗工,也帮人干过家教,最后将赚来的钱全部寄回了家中。

这件事惊动了学校的校长,为了将张培祥“请”回学校,他四处奔走,耗时了四个月才将张培祥找到并带回学校。

他说这么多年,就没见过如此有天赋的学生,并承诺只要她愿意回学校,家里的事情学校帮她想办法。

在大家的帮助下,张培祥完成了高中的学业,1997年张培祥成为当地的文科状元,最终考入了北京法学院。

到了大学,张培祥的生活依旧艰难,她一边学习,一边为家里挣钱,始终不愿向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

北大的校园里,她不仅努力学习,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甚至成为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的策划与主持人。

她在学校成立了棋社,展现出多才多艺的一面,生活的重压始终伴随着她,张培祥却从未放弃追求知识和梦想。

张培祥的作品逐渐受到认可,她的长篇纪实文学《卖米》于2004年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篇文章通过她对自己生活的真实描绘,折射出许多农村孩子的困境与坚持,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她的文字中透着一种平淡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那些看似平凡却又饱含希望的故事。

尽管她已离世一年,但留下的作品依然在世间回响,感动着无数人。

当记者去到她原来的家做采访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们,家里的地板,冰箱,灯甚至家里的每一样东西,几乎都是张培祥赚钱买的。

或许是上天都嫉妒这位才女,仅仅24岁便香消玉殒。

2003年8月27日,张培祥因为病情恶化,含笑离世,她之前用的笔名叫做“飞花”,如今这朵红颜真的化作一缕清风飞走了。

同学们在八宝山菊厅为这位少女举行了送别仪式,撒贝宁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在她短暂的生命中,尽管遭遇了无数磨难,但她却用笔尖刻画出美好与希望,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即使她已离开,这份勇气与信念,仍将在岁月中不断传递。

希望下辈子,这个女孩可以活得甜一点,更甜一点。

信息来源:华声在线——2018-06-27——北大才女张培祥家乡的健康扶贫故事:山区里的“红马甲”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