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新派”艺术传承人田永玲

内地明星 1 0

田永玲与师父谷文月合影

评剧“新派”艺术传承人田永玲

历史悠久的通州,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学之乡,而且还是戏曲之乡。通州解放前有业余剧团57个,解放后,业余剧团发展到350多个,遍布城乡,主要有京剧团、河北梆子剧团和评剧团。70多年来,戏曲人才不断涌现,评剧表演艺术家田永玲就是其中之一,她的艺术才华如同开场的铜锣声,远近闻名。

天生唱歌唱戏的好坯子

田永玲是土生土长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于1963年出生在兴各庄村,村东边是潮白河,村西边是京杭大运河。

小时候的田永玲长得美,声音甜,活泼可爱。在爱好方面,她和村里的小伙伴儿有着不同之处,那就是喜欢唱歌跳舞和唱评剧。

还在上小学的她,最爱听的是郭兰英、王玉珍等歌唱家唱的歌曲,新凤霞、马泰等评剧表演艺术家演唱的唱段。

小时候,她家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每当生产大队的大喇叭播放歌曲和评剧时,她都会听得入了神。有一次,她在上学的路上,听到大喇叭正在播放郭兰英唱的歌曲《我的祖国》,她边走边听,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连续听了好几首歌,却忘了去上学。村里的一位大爷看见了说:“孩子,人家都上学去了,你怎么还不去呀?”听了大爷的话,她才从歌声中缓过神来,撒丫子往学校跑去。

田永玲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唱评剧,特别是新凤霞唱的评剧。

评剧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唱词、念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十分接地气。田永玲学唱评剧的瘾比别人大,最初从村里的大喇叭学,后来从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学,家里有了电视机后,她不光学唱,还有模有样地学表演。

田永玲的舅舅喜欢评剧,还拉得一手漂亮的板胡。《花为媒》《小女婿》《小二和结婚》《夺印》《向阳商店》《红色联络站》的许多唱段,他都会拉会唱。田永玲没事的时候也缠着舅舅拉板胡,还向舅舅学了一段评剧唱段《三月里来三月三》。

赶上星期天和节假日,田永玲经常到潮白河边上唱歌唱戏。

十里八村都知道兴各庄有个唱歌唱戏都好的小姑娘。大人们问她:“孩子,你怎么那么爱唱啊?”她摇着小辫子笑嘻嘻地说:“歌多好听啊,戏多好听啊,美啊!”

每逢学校、公社和县里举办文艺演出,都有田永玲的歌声和她跳舞的身影。

老师曾经问田永玲长大了想干什么,她十分干脆地说:“唱歌唱戏都行。只要和文艺沾边儿就行。”

田永玲的舅舅曾说:“大玲子这丫头天生就是唱歌唱戏的好坯子,长大了可了不得。”

放弃高考,铁心学戏

1981年开春,田永玲正在通县大东各庄中学上高二,这是关键的一年,面临着高考,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田永玲也做好了最后冲刺的准备,她的目标是声乐或戏曲艺术院校。凭她的实力,报考这样的院校是大有希望的。了解她的班主任鼓励她做好准备,争取在高考时考出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那天,田永玲遇到了通县文化馆的黄福安老师。黄老师早就知道田永玲能歌善舞,还会唱评剧,于是问她:“县文化馆要在西集公社举办戏曲培训班,你去不去?”田永玲想都没想就说:“我去。”她后来得知,这个培训班是县文化馆副馆长杨德茂、导演冉雄飞、戏曲老师黄福安具体组织举办的评剧培训班。

参加面试前一天,田永玲向班主任请了假。在面试现场,田永玲唱了《南泥湾》这首歌。有老师问:“大家都唱歌了,有没有会唱戏的?”田永玲马上说:“我会唱。”接着,她唱了一段从舅舅那儿学来的评剧唱段《三月里来三月三》。她刚唱完,面试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杨德茂说:“你看这小孩儿,岁数不大吧,唱的还挺有板有眼的,主要是声音好听,特甜。这孩子很有潜力,是咱们的第一人选。”当得知田永玲面临高考,又是唯一的一个在校生,杨德茂就劝她要好好想想,回家和大人商量一下,别耽误了自己的前途。此时的田永玲已经铁了心,放弃参加高考,参加评剧培训班。

回到家后,田永玲把报名参加评剧培训班的事和母亲说了,她的姥姥听了,十分生气地说:“一个女孩子家,唱什么戏呀?都这么大了,又快考大学了,你不上学了?”她的母亲说:“小玲子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她喜欢唱评剧,就称她的心愿吧。”姥姥听了,无奈地不再说什么了。

田永玲在为期四个月的评剧培训班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得到老师们的称赞。就这样,田永玲从评剧培训班开始,踏入了戏曲演员的行列。1981年下半年,田永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平谷评剧团。曾经参加评剧培训班的三十多个学员,只有田永玲进入了专业评剧团。

来到平谷评剧团后,田永玲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清晨就起床,从练声、吊嗓、形体三个方面苦练基本功。在练习唱念基本功时,从发声、咬字、行腔、归韵,到运用劲头、气口、掌握节奏,不厌其烦地练习。经过坚持不懈地苦练,她的唱、念、做、舞四项基本功明显增强。她凭着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很快成了团里挑大梁的主演。

《绣鞋记》是田永玲参演的第一部评剧,她扮演剧中的张秋莲。这让她感到很荣幸,因为她崇拜的新凤霞就在这部戏中扮演过张秋莲。虽然所在剧团不一样,但扮演的角色相同。后来,田永玲还在评剧《棒打薄情郎》《哑女告状》中担任主演。

田永玲主功花旦和闺门旦。花旦行当展现的是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常常带点喜剧色彩。而闺门旦展现的是未出阁的少女、大家闺秀的形象,形象典雅、美丽娟秀。田永玲在扮演花旦或闺门旦角色中,都仔细揣摩所演角色的心理、性格和喜怒哀乐的表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不同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看到的不是演员在演戏,而是生活中真实可信的人。

在平谷评剧团的三年多时间,田永玲所扮演的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让她没想到的是,剧团因种种原因解散了,她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平谷,回家待业。在待业期间,她仍然坚持每天练功。在家里担心影响家人和邻居休息,她就跑到潮白河边练功。她的堂姐对她说:“你唱戏这儿那儿有谱吗?还不如找个地儿踏实上班得了。”田永玲说:“我不干,我不喜欢。我就喜欢唱戏。”她始终坚信,自己有评剧表演的功夫,不怕失业,总有一天还会重返舞台。

拜谷文月为师

1984年3月的一天,著名板胡演奏家赵甲申的弟子,大兴评剧团板胡演奏家李振祥慕名千方百计找到田永玲,邀请她到团里担任主演。当得知田永玲的弟弟没工作时,就让田永玲带上弟弟到团里来学艺。听了李振祥对大兴评剧团的介绍,田永玲当即表示去。

大兴县文化局和大兴评剧团的领导对田永玲的到来都很高兴。大兴评剧团经常送戏下乡,为父老乡亲演评剧。田永玲功底扎实,表演能力强,演唱更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声情并茂,韵味十足,因而受到各界观众的喜爱。

田永玲至今记得,她来大兴评剧团两个多月的一天,大兴文化局和大兴评剧团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和她举办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实现了田永玲梦寐以求的夙愿。

拜师仪式举办那天,各界嘉宾来了很多,其中有中国评剧院老院长胡沙,副院长胡滨、龚占海;有大兴文化局和评剧团的领导;还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李忆兰、马泰、张德福、刘萍、李维铨……,面对高朋满座,名家云集,田永玲的双眼噙满了激动的泪花。拜师仪式简朴庄重,让田永玲永生难忘。她说:“当年我才二十一岁,能成为我非常敬仰的谷文月老师的开山弟子,这对我来说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开始。”

师父谷文月要求田永玲不能只是单纯地模仿,必须要发展地继承,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师父非常支持和鼓励她多尝试其它的艺术形式,特别是鼓励她在演唱评剧的同时,把唱歌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唱戏当中来。

她始终记得师父对她说的:“评剧演员的‘手眼身法步'都要非常到位。要一人千面,那就是演什么人物都要有自己的动作、自己的唱腔、自己的演唱风格,让观众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个性特点,要演谁像谁。”

在师父规范系统的指导下,田永玲踏踏实实地苦练基本功,逐字逐句琢磨唱腔,从不厌烦。学“唱功”时,师父一句一句地教,她一句一句地学,不走板儿,不走眼儿。在“念白”“做派”“舞”等基本功方面也按照师父传授的技艺刻苦练功,一丝不苟。她一字字一句句地揣摩“新派”行腔发声、吐字的技巧与特点。她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有演出任务时,她上下班、走路、吃饭和躺在床上睡觉前,甚至连做梦都是满脑子台词。她从每句台词,每个台步,都按照师父教的仔细揣摩,直到自己满意。

在师父的精心传授下,田永玲把花旦、闺门旦两个行当的基本功把握得娴熟到位。谷文月非常喜欢她的这个爱徒,不论是指导田永玲练功,还是平时打电话,包括如今的微信联系,总是亲切地把田永玲称呼为:“玲儿。”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所创立的“新派”艺术,倾倒了几代观众。她的唱腔优美动听,嗓音甜润清脆、婉转传神。特别是她创造的“疙瘩腔”顿错有致、跌宕婉转,在“新派”唱腔中占重要位置。她把“疙瘩腔”传授给了自己的爱徒谷文月,谷文月又把“疙瘩腔”传授给了自己的爱徒田永玲。正如谷文月收徒时说的,我收徒的目的就是要把评剧“新派”艺术传承下去。

在谷文月的传帮带下,田永玲唱评剧的综合表演能力明显增强。她的表演细腻质朴,唱腔委婉动人,声音甜美清脆,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她的基本功扎实,唱、念、做、舞俱佳,创作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很好地继承了评剧“新派”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谷文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大兴评剧团的上上下下也都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对她寄予厚望。

田永玲在大兴评剧团的两年多时间,她跟着剧团经常下乡演出,并陆续主演了评剧《三看御妹》《三凤求凰》《借妻》《唱大戏》等剧,既有古装戏,也有现代戏,受到各界的好评。她在演出时,努力把握戏曲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和声腔运用,让观众感受到评剧艺术的魅力。

正当田永玲在艺术道路上向前迈进的时候,让她没想到的是大兴评剧团解散了,她再一次恋恋不舍地离开剧团,离开了心爱的舞台。

难离大厂,终回通州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与田永玲家隔着潮白河,一东一西。这个县有个成立于1974年的评剧团,属于全民事业单位。在国家一级编剧、团长赵德平的带领下,这个县级剧团成为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

一天,大厂评剧团的业务员慕名找到田永玲,请她到团里来。这个团,田永玲很早就知道,想着距离家很近,而且成立十多年一直正常演出,就爽快答应去报考。

田永玲来到大厂评剧团准备参加考试时,赵德平对她说:“你能来到我们团我很高兴,考试就免了吧,对你最好的考核就是演出,观众的掌声就是对你表演能力的肯定。”

随即,团里组织了综艺节目演出,赵德平让她演唱郭兰英的那首歌曲《我的祖国》,并且告诉她音乐响起先不出场,先在幕后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然后再出场。田永玲以扎实的唱功和情感投入,把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诠释得淋漓尽致。当优美抒情,甜美高亢的歌声响起后,一下子激活了观众的记忆“密码”,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还有的随着小声唱起来。有的观众说:“哎呦,唱的真好,演员没露面前,我还以为放的是郭兰英唱的录音呢。”赵德平激动地说:“听听,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腕儿,这就是要的效果。”

田永玲来到团里时间不长,先后主演了评剧《花为媒》和《卷席筒》。不久,赵德平编创了一部现代评剧《私生活》,团里安排田永玲担任主演。她扮演的剧中女主角李淑兰,要从17岁演到70多岁,这对26岁的田永玲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演好年老的李淑兰,她处处留心观察姥姥和身边老年妇女的走路姿态、表情和说话声。田永玲不负众望,第一场演出圆满成功。1989年8月,评剧《私生活》获得了河北省第二届戏剧节调演一等奖,田永玲也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大厂评剧团经常下乡演出,一去就是两三个月。田永玲随团跑遍了大厂县的村村落落。她和全团演职人员一样,打背包、扛行李、搬道具、搭舞台,什么活都干。演员化妆、包头也是自己干。大家如同一家人,同吃一锅饭,晚上住在老乡家。有时为了抢时间演出,演职员们一天都顾不上吃饭。到乡下演出的场所都在室外,演职员可没少吃苦。大厂评剧团被群众称为“老百姓自己的剧团”。

田永玲在大厂评剧团期间,吃了很多苦,受到很多磨炼,流过汗甚至流过泪,但在她的心里积攒的是满满的甜。

1989年春,通县文化馆着手筹建运河之声艺术团,但台柱子始终没找到。一天,县委主管领导对县文化馆书记田振方说:“艺术团缺台柱子这事儿要抓紧去找,如果是家乡的更好。”田振方说:“还真有一个,是兴各庄的田永玲,她是谷文月的徒弟,目前正在大厂评剧团担任主演,听说剧团快给她转正了,不一定能请回来。”县委主管领导说:“要和大厂评剧团领导好好商量一下,再找找小田儿,听听她的意见,尽最大努力争取让她来文化馆。她有什么困难,咱们千方百计解决。”

按照县领导的要求,田振方一连去大厂评剧团好几次,还到家里找田永玲,邀请她到县文化馆来,参加运河之声艺术团的演出。

那时,田永玲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大厂评剧团,她把大厂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舍不得离开大厂,又不能推辞家乡的邀请,这让她左右为难,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她想通了,在大厂是舞台上,在通县还是舞台上。最后,在赵德平团长的支持下,田永玲妥善处理了在大厂评剧团的部分演出。临走时,她在舞台上流着眼泪和团长以及同伴们依依惜别。赵团长对她说:“人才哪儿都需要呀,小田儿,大厂评剧团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

田永玲于1989年11月来到县文化馆后,马上投入运河之声艺术团的紧张排练。那天,县委主管领导来到县文化馆剧场审查节目,当看到田永玲表演时,马上对田振方他们说:“小田儿不就是很好的台柱子吗,这下好了,有绿叶又有了红花。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去演出了。”

从此,田永玲随着运河之声艺术团走遍了通县的城乡。她演唱的评剧《刘巧儿》选段《小桥送线》和《杨三姐告状》选段《大堂》《尊厅长》逢演必唱,被誉为“老三段”。

田永玲除了唱评剧选段,还刻苦学艺,努力练好基本功,不断扩展自己的“戏路”,学唱歌剧和通俗歌曲。

1990年2月,田永玲跟随运河之声艺术团参加了北京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在这次比赛中,通县文化馆包揽了全部比赛项目的一等奖。田永玲演唱的评剧《刘巧儿》选段《小桥送线》和《杨三姐告状》选段《大堂》,荣获一等奖第一名。让田永玲没想到的是,她的农业户口被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真是喜上加喜。从此,她的干劲更足了。

1990年9月,中国评剧院和通县文化馆联合在通县东方影剧院举办了谷文月、田永玲“师徒演唱会”,连演四场,拥有1000多个席位的影剧院座无虚席。这次“师徒演唱会”既是师父对爱徒演唱水平的检验和激励,又是徒弟对师父的汇报和报答,更是传承评剧“新派”艺术的一种展示。评韵新腔,薪火相传,成为评剧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唱京韵大鼓荣获全国大奖

2004年9月,北京曲艺家协会准备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比赛,计划选送贾德丰作词、穆祥征作曲的京韵大鼓《花木兰》。贾德丰时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穆祥征是北京曲艺团国家二级演奏员、著名曲艺音乐家。在选择参赛演员时,他们找到了北京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马瑞增,请他在全市帮助寻找演员,人选在唱、嗓音、表演、形象方面都要符合要求。马增瑞不假思索地说:“有这么一个人肯定行,她就是通州文化馆业务副馆长田永玲。”

贾德丰知道后,迫不及待地来通州文化馆找田永玲。一见面,贾德丰就说:“小田儿,马馆把你推荐给我,今天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唱京韵大鼓《花木兰》。你看你能不能短时间学会,然后去参加全国比赛。”然后把词曲文稿和演唱的盒带给了田永玲。接到这个任务后,田永玲仅用三天时间就学会了,她赶紧给贾德丰打电话。贾德丰接电话时说:“小田儿,怎么样,你可别说你不行啊。”当得知田永玲学会了以后,他心里特别高兴。

那些日子,田永玲一直往返于文化馆和北京曲艺家协会之间。贾德丰听了她的演唱高兴地说:“马馆真是推荐对了,你就是唱大鼓的嗓子,就是你了。你就准备参赛吧。”当得知田永玲不会打鼓时,贾德丰说:“小田儿,你别着急,我给你找老师教你打鼓。”在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赵玉明的传授下,田永玲很快就学会了打鼓。后来,又经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实现了与乐队的完美配合。

在排练阶段,田永玲忍受着父亲去世的痛苦,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母亲,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中。

在第一次选拔的时候,有个评委曾对田永玲说:“你以前是唱评剧的吧?你那几句清板唱的太好听了。

田永玲参加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比赛结束后,北京市文化局的领导让田永玲回京好好休息,在家等着消息。

田永玲回来后,心里也一直惦记着参赛这档子事,盼望早日接到好消息,因为她既是北京曲艺家协会选去的,还是通州文化馆派去的,如果能获得大奖,既能给首都赢得荣誉,还能给家乡争得光彩。通州文化馆馆长王启会安慰她说:“小田儿,凭你的实力获得大奖没问题,你要有信心,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赛后的第八天,田永玲接到了马瑞增的来电:“小田儿,你是想听好消息,还是不好的消息。为参赛,你可没少排练,也没少辛苦。”接着,他故意叹息了一下。田永玲听了,心里一紧,便说道:“马馆,咱们的精力不会白费吧?如果真是那样,我的心里能承受,只是辜负了您和贾老师对我的信任和期望。”马馆听了,故意停顿了一会儿才说:“高兴吧,小田儿,咱们北京获得了金奖,排在全国五个金奖的第一个儿。你赶紧向领导汇报吧。”田永玲马上给王启会打电话,向他报告这个消息。王启会在电话那头习惯地一拍桌子说:“小田儿,你看我说准了吧。”后来,田永玲演唱的京韵大鼓《花木兰》成为演唱者的标准样板。

翱翔在广阔的艺术天空

田永玲不仅喜欢唱评剧,还喜爱唱歌。她上小学的时候就会唱《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这些歌曲,她特别崇拜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经给郭兰英写过信,表示想跟郭兰英学唱歌。让她没想到的是,郭兰英给她来信了,信中嘱咐她先好好学习,等长大以后再找郭兰英学唱歌。

2007年4月21日,应河南电视台《沟通无限》栏目组邀请,78岁的郭兰英来到郑州录制“五一”特别节目,田永玲也有幸参加并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郭兰英。当郭兰英得知田永玲就是当年给她写信的小女孩后非常高兴。当她看了田永玲现场演唱的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感觉和自己当年演唱的一模一样,于是十分高兴地在电视节目上,面对全国观众收田永玲为自己的学生,实现了田永玲从小到大期盼已久的夙愿。

几十年来,田永玲除了唱评剧,还演唱了许多歌颂大运河,歌颂家乡的歌曲。她把郭兰英传授给她的声音控制、气息把握、情感表现等技巧融入到演唱的歌曲中,增强了对歌曲合理、优美演绎的能力。

在田永玲看来,干群众文化工作,就要一专多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之路,后来她就有了《我的大运河》《大顺斋的糖火烧》《今生你是我的源》《中国人爱唱中国戏》《运河谣》《女儿吟》……这些深受老百姓喜欢的原创歌曲。

从2002年到2015年,田永玲负责文化馆的业务工作,她和工作人员在做好创作、辅导、培训、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的同时,经常下乡开展工作,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田永玲不管是唱评剧、唱歌,还是从事文化馆的业务管理工作直至退休后,她一直致力于“新派”评剧的传承,每周都要定期为自己的学生教授评剧课程,无论是唱段还是“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的表演,她言传身教,身形并茂地传授,让学生们领悟到评剧艺术的真谛。这些学生非常用心,认真学艺,刻苦练功,有的演唱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在各个舞台上崭露头角,并多次获得全国各种奖项。

2019年11月17日,“成兆才杯”第二届京津冀评剧票友大赛在滦南成兆才大戏院举办。主办单位有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唐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滦南县人民政府。田永玲的学生张芸萌、都莉娜表演的评剧《报花名》《玫瑰花开》荣获本次大赛青少年组“最佳票友奖”,谷文月、田永玲师徒还在颁奖舞台和她俩合影留念。此前,她们曾获得全国“优秀新苗奖”。

田永玲从上小学开始就十分喜欢唱歌唱戏,直到长大站在了舞台上从事专业演出。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怕艰难和挫折,义无反顾,甚至放弃参加高考;她经历了好几次失业的痛苦,始终没有放弃练歌练戏;她前后经历了四个剧团,在艺术舞台上究竟演出了多少场,已经无法统计,但她的足迹走遍了平谷、大兴、大厂和通州宽阔深厚的土地,她塑造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十分难忘的记忆。

几十年来,田永玲在文艺之路上不断进步,先后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成为北京评剧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并担任北京市通州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03年她演唱的原创歌曲《我的大运河》被北京电视台拍摄成MTV在全市播放;2004年她演唱的京韵大鼓《花木兰》荣获北京市首届鼓曲票友大赛“八大名票”的“第一名”,并荣获“鼓曲名票”称号;2004年她演唱的原创歌曲《我的大运河》荣获全国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获得“周冠军”;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4年,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了《评剧新派传人田永玲评剧唱段及原创歌曲演唱专辑》,中国评剧院副院长、北京评剧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刘胜利,通州区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等分别写了评论。谷文月特意写了勉励的话语:赞美之词勿言表,爱你疼你深心装。徒儿艰辛肩承载,田间金凤任飞翔。永创佳品新路迈,玲珑清秀续辉煌。

田永玲在艺术之路获得的这些殊荣,源于她当初的一句话:“戏剧太美了,歌儿太美了,”为了这个美,她才非常有胆量,非常有魄力,不顾一切向前冲,在好几次人生转折点,连续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这才让通州有了这样一位闻名遐迩的艺术家。

不管演戏,还是唱歌,田永玲都身在舞台,心向观众,视舞台为阵地,视艺术为生命,奉观众为父母。每次演出都做到了为百姓而演,为家乡而唱,为母亲河而歌。在从艺的道路上,田永玲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贮藏了时代的记忆,她在艺术道路上的每一个年轮都留下了独特的印痕。

田永玲从艺的数十年,运河文化的滋养,名家的栽培,自身的天赋优势和孜孜以求的刻苦勤奋,使她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从而获得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她多才多艺,集戏曲、歌曲、曲艺、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被誉为大运河畔的百灵鸟。

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这样评价:田永玲是家乡这片沃土上的一支鲜花,鲜花因热土滋养而盛开,热土因鲜花盛开而美丽。他还赞叹道:真传评剧新派艺术氍毹上飞金凤,尽唱平民心灵诉说大运河滨落百灵。

2024年6月4日

在采写此文期间,得到了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和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田永玲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1984年,田永玲拜师仅存的一张照片(上排左起:谷文月、田永玲。下排左起:胡滨、胡沙、新凤霞)

1990年谷文月、田永玲师徒演唱会剧照

谷文月(中)、田永玲(右)师徒在颁奖舞台和田永玲的获奖学生合影

田永玲和她培养的评剧新苗合影

右起刘康达、田永玲、刘维嘉

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

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开始致力广播剧创作。创作《运河人》《向天歌》《共和国赤子》《走出草地的小红军》《扫雷英雄杜富国》《林则徐在新疆》等“主旋律”广播剧作30余部,尤其擅长“两弹”“载人航天”“长征”等重大题材和历史题材创作,由中央、北京和各省、市电台录制播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和国际各种奖项20余项。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劳模”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作者简介:刘维嘉,笔名运河雄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理事。北京市通州区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会会长、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副会长。通州区文联文学刊物《运河》编辑。部分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北京大运河的浪花》等40多部文集。已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散文家》《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北京作家》《北京纪事》《天津微电台——美文美声》《当代人》《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唐山文学》等百家媒体发表作品数十万字。著有《滋味儿》等四部散文集,分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收藏。获得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一等奖,2022年第七届“文荟北京”群众文学创作散文集奖二等奖等50多个奖项。

标签: 评剧 田永 谷文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