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模仿者被向佐掌掴!向佐被告后连发两文回应,究竟发生什么

港台明星 8 0

最近,向佐成了风暴中心,他的一巴掌,扇出了娱乐圈的“梗”和“真”,也把“玩梗”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要从向佐的新电影《门前宝地》说起。这部电影票房惨淡,却意外让向佐凭借一个摸鼻梁的动作火出了圈,甚至全红婵领衔的跳水队都加入了模仿大军,场面一度十分喜乐。

众人模仿向佐

然而,还没等这股模仿热潮散去,向佐就因为在上海欢乐谷的一次活动中,cos自己与一位李小龙模仿者互动时,突如其来的一巴掌,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

根据网络上疯传的视频,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向佐和李小龙模仿者面对面比划了几招,随后向佐突然靠近,搂住对方的脖子,紧接着就对着对方的脸部来了一巴掌。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打完后,向佐迅速松开对方,两人迅速分开。

李小龙模仿者遭向佐扇巴掌

这一巴掌,直接把现场的人都给打懵了,更别提隔着屏幕吃瓜的网友们了。很快,“#李小龙模仿者遭向佐扇巴掌#”的话题就登上了热搜第一,各种声音接踵而至。

有人说,这就是在玩梗,毕竟向佐之前因为模仿自己扇自己耳光的视频走红网络,这次估计也是想玩个“反向操作”,给李小龙模仿者来个“惊喜”。

也有人说,这一巴掌看着就疼,不管是不是玩梗,打人就是不对。更何况,向佐下手也太狠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李小龙模仿者的尴尬和无措。

李小龙模仿者遭向佐扇巴掌

事件持续发酵,当事人李小龙模仿者方小龙也坐不住了,直接在网上发视频回应,标题赫然写着“难道向华强的儿子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吗?”

视频中,方小龙表示自己当时毫无防备,就被向佐扇了一巴掌,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和不满,直言“他(向佐)抱着我,突然扇了我一巴掌。”他强调自己只是出于对李小龙的热爱而进行表演,并没有想要借此炒作,更没想到会被如此对待。

李小龙模仿者发视频回应

为了证明自己并非炒作,方小龙还晒出了报警回执单,并要求向佐公开道歉,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的权利。

一时间,网络舆论炸开了锅,指责向佐的声音此起彼伏,认为他仗着家世背景,不尊重人,甚至还有人调侃他是“娱乐圈太子爷”。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压力,向佐很快做出了回应。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长文,并附上了一段幕后排练视频,试图解释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向佐发文解释

在长文中,向佐解释说,这次活动是主办方邀请他模仿李小龙,而打脸李小龙模仿者的环节,也是双方在排练时就沟通过的,是模仿李小龙的标志性动作,并非恶意为之。

他还强调,表演结束后,他和李小龙模仿者还有说有笑,相处融洽,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会突然翻脸。最后,他无奈地表示:“如果有些人真的为了新闻故意这样弄我的话我无话可说”,“这是我的善意,请不要把我的善意造成一个恶意的新闻、我也没必要去拿这件事做新闻”。

排练

几个小时后,向佐似乎仍觉得委屈,再次发文,并晒出当时和李小龙模仿者互动的视频,配文说:“我只是抽象,不是笨蛋。一直很难过,明明当面遇到的都是笑脸善意满满,背后却恶意中伤,歪曲事实地蹭我。我宁愿大家不喜欢我当面说,不要背后两副面孔。”

“玩梗”已经成为当下网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创造出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但与此同时,“玩梗”也存在着边界模糊的问题,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就很容易演变成冒犯、伤害甚至网络暴力。

在这起事件中,向佐声称自己是在“玩梗”,但李小龙模仿者却感到被冒犯,认为自己被“欺负”了。这其中,固然有双方沟通不畅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玩梗”本身的边界模糊性。

对于向佐来说,他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和李小龙模仿者开玩笑,并没有恶意。但对于李小龙模仿者来说,他事先并不知情,毫无预兆地被扇了一巴掌,自然会感到被冒犯。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我们对“玩梗”文化的一些思考:

首先,“玩梗”的前提是双方都理解梗的含义,并且都接受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如果一方不理解梗的含义,或者不接受这种开玩笑的方式,那么“玩梗”就很容易变成冒犯。

其次,“玩梗”也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有些梗适合在朋友之间开玩笑,但不适合在公开场合或者对陌生人使用。

有些梗可以对同龄人使用,但不适合对长辈或者晚辈使用。

最后,“玩梗”更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有些梗本身就带有攻击性,使用时更要谨慎,避免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

总而言之,“玩梗”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但也需要我们谨慎使用,避免因为“玩梗”而伤害到他人。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解读,甚至误读。

一方面,明星需要保持自身的公众形象,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舆论风波,给自身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公众也应该对明星抱有一定的包容度,毕竟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公众应该理性看待明星的言行,不要过度解读,更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当然,包容并不意味着纵容,如果明星的行为确实触碰了道德底线或者法律红线,那么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公众的批评和监督。

回到向佐“打人”事件,抛开“玩梗”的争议,向佐的行为确实有不妥之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公众场合对他人进行肢体接触,都需要谨慎,更不要说扇巴掌这种具有明显攻击性的动作。

向佐

也许,向佐并没有恶意,但他的行为,却给李小龙模仿者造成了困扰,也给公众带来了不好的观感。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应该谨言慎行,尤其是在与他人互动时,更要注重沟通和尊重,避免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给他人造成伤害。